贺彦 贺红
夏津第五中学 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新中国明确发展的教育任务,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被重视的程度正在不断地加深。本文首先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价值意义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这些路径则包括管理规范化、课堂创新化以及实践社会化,所提供的这些途径具有一定思想指引意义,在具体实施和落实之中必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应用和创新。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工作;途径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意义
新时代新中国教育正处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存在矛盾的背景下,德育工作则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在充满矛盾的社会背景下仍然能够形成良好品格和良好行为,并成为能够为解决新一代社会矛盾起到关键作用的一代富有高素质品质的社会人才。可见,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变革对高素质品质人才的需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随着政策指向,立德树人教育任务逐渐明确下来。而中小学九年学习制下,如何更好的使学生收获健全和健康的道德品格,成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逐渐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十分有益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
2.1 德育管理规范化
目前中小学校所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我国2017年发布的一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其是一部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然而具体的实施情况则因地区而异,因学校而异。因此德育管理规范化还需要很长一段实践的过程。而要有效地实施中小学德育管理,加快发展管理规范化就要首先确定一个整体的思路,抓住德育工作的主线,并制定主线工作的相关制度,不仅要使德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还要使德育管理工作有规有矩地开展。例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思路构建应从全局出发,建立几个主要的德育工作模块,如课堂德育模块、实践德育模块、监督德育模块等等,对每个模块设有组织机制,如课堂德育模块的组织机制包含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学生,模块管理分层级有序实施开展。使不同的模块同时运作,共同建立学校德育管理规范。随着管理经验的增多去丰富德育管理制度的内容,构建愈加健全的学校德育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效率。
2.2 德育课堂创新化
课堂教育是实现有效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落实有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来上足课,更要超越课程标注来上好课。要做到如上要求,教师则必须注重德育课堂的创新。在基本的分学段、分步骤、有衔接地合理安排德育课程外,还应重点思考课堂创新的办法。例如:兴趣诱导对于德育课堂创新意义深远,目前德育课堂的创新重点在于改变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新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而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教师实现课堂情境创新。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题材的课件,如教师利用《阿甘正传》故事对学生励志形成启迪,故事的播放吸引会较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教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之中,而这种创新方法的应用会使德育课堂教育的效果更好。
2.3 德育实践社会化
德育实践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实践社会化则是现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社会化的思维创造德育实践活动,在德育实践工作中,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通过社会化德育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具有道德行为意识,并育之以情,使其初步具有理解和吸收道德素养的意愿,最终使其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得以养成。而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则需要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学校和教师可以以社会主题化思路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其主题活动的开展形式十分丰富: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与现在做一个对比,亲身体验祖国的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涉外踏青旅游丰富他们的社会见识,同时理解环境保护对于我们生活的可持续性和美好化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多组织校社合作活动,带领学生下到社区,走访孤寡老人并尽自己之力帮助老人清扫屋子,与老人进行交流互动,给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通过这类活动教育学生尊老敬老。
三、结论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通过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可以为祖国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也可以真正地作用在学生身上,使他们收获健全和健康的品格,使他们终身发展受益。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统一的管理规划,同时对课堂进行创新能够使学生形成兴趣,最后将这项教育工作放在社会实践之中,通过社会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德育体验,更深地理解德育内涵。
【参考文献】
[1] 王有康. 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J]. 求知导刊, 2019, (38):68-69.
[2] 张永芳.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2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