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营
惠东县平海第二小学,广东 惠州 516363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品德修养是伴随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德育教育也属于小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老师只有把德育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到位,才能够确保学校其他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用人标准及要求。因此,本文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属于学校其他教育的“排头兵”,是提高学生个人品德与思想意识的基础性教育。小学生正好处于成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对于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需要别人的正确引导,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提升综合素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占比非常少,没有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也逐渐流于表面,缺乏实质内涵。因此,为了应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就要重视的德育教育,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着手实际,不断改善并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与水平。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现状
俗话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意味着小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以及文化素质是决定国家未来发展长远性以及持久性的关键因素。此外,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精神面貌、文化发展水平等等。因此,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工程。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可以发现德育教育逐渐出现形式化、空洞化、表面化等特征[1],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发展,对学生的行为道德无法做好规范要求。具体来讲,小学德育教育的滞后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老师虽然重视德育教育的地位与价值,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不与生活实践相互联系,难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其次,老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发展特征及个性化需求,不从实际出发,使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老师德育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略显滞后,缺乏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无法集中学生的精力,影响课堂的质量与效果。最后,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且评价标准单一,衡量指标较高,忽视学生发展规律,学生实践主动性不强。
二、优化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程度
认识来自于实践,所以在具体开展德育教育时,老师就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具体化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接受理论知识,进而指导具体行为[2]。具体的德育教育包括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能力的培养发展,而这些内容的落实都与实践活动紧密相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化知识,提高行为标准。在具体开展德育活动时,学校就要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观看道德模范事迹资料等,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内化知识,改变行为,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与此同时,德育教育还要从学生所处的世界以及社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向学生列举各种常见活动,让学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从意识改变到行为优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特征
“要想做好事首先会做人”,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明确德育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发展规律,结合德育目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主体,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关爱学生,双方将心比心,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其次,老师还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发展困惑,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学生的切身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最后,老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给学生较多的空间以及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定期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勇于发言,敞开心扉[3]。
(三)丰富德育教育的方式
以往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内容固定,形式简单,不利于学生完美地吸收德育知识,进而提高道德水平。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丰富德育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就要加强各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耳目濡染之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健全自身人格。各科老师都要寻找自身学科与德育教学的契合点,进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音乐课程中,老师要利用红歌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歌曲歌词,让学生从歌词中接受“红色教育”,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就要借助课程资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丑、恶,什么是美、善,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总之,通过各学科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四)完善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
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能再以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为主,而是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指标,进一步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成长与成就感。比如,学校可以采用“知与行”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不仅考察学生对基本德育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还能够有效监督学生的实际践行效果,从而让学生“以知带行,以行深知”。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老师+学生”的双重评价主体,做好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老师的直接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做好实践,提升道德行为标准。
(五)构建家庭与学校的双重教育体系
小学生面临的教学环境除了学校还有家庭,这就意味着学校还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进而发挥“1+1>2”的协同效应,进一步督促学生规范行为。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来讲,不论是学科知识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所以,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学校就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家访,运用互联网工具(如QQ、微信等沟通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及流程细节,组织老师参与其中,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避免教学过程出现“学生在学校一个样,家庭生活中另一个样”的问题,充分发挥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合力,提高德育教育实施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要依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教育合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及能力,促进德育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邓东华.立德育人,把握教育本质——小学德育教育策略解析[J].知识文库,2021(12):45-46.
[2]谢荣.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1(12):41-42.
[3]李小卷.关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2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