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烈飞 吴沙桂
(湖南 长沙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商学院 410205)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网络时代的重要影响认识不足导致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反应滞后,治理效率不高;舆论引导不当,缺少有效沟通导致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受损;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缺少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缺乏专业的人才与科学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政府要转变治理理念,重视网络时代对于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其二,加强网络时代危机治理的专业人才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其三,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进行有效沟通;其四,加快网络时代公共危机法制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网络时代;公共危机;治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已成为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信息传播更快、更透明。互联网在中国也是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带来了新的思路。在公共危机中,现实空间中的人利用网络空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同时,网络空间形成的舆论力量对人们在现实空间中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网络空间和真实空间相互交织和影响,增大了公共危机应对的难度。
一、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政府部门反应滞后,治理效率不高
我国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测、预警、预报、监控和防范,同时通过加强与社会其他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在公共危机管理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比如至98年南方洪涝灾害后,我国从预测、预报、防范等各方面加强了全国各地雨季监控,在汛期来临前,政府部门及时联合当地百姓防范与转移,减少了百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损失。
但伴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了科技发展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网络时代下,公共危机变得更加多样性,除了可能存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产生的社会矛盾,还出现了因网络环境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较之前更加具有传播速度快、变化快等特征,面对这样的变化,政府部门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出现了反应滞后,治理效率不高的现象。
2.政府形象易受损,百姓对政府缺乏足够信任
因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且随意性,往往在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时,舆论开始传播,谣言四起,在这特殊的环境下,政府部门出现了较网络反应滞后,从而对事件的治理效率不高。不及时的处理,往往会让百姓误以为政府不以人为本、没有做好事先防范工作、政府处理事件能力低等,这些判断会直接损害政府在百姓当中的形象,让百姓对政府缺乏信任,甚至出现猜疑。
3.缺少相关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处于依法治国的时代,社会的稳定运作和和谐发展是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有力保障的,同样,公共危机治理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后盾才能得以切实保障,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法治的立法层次不是很高,地方政府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相对独立,缺少基本法律和法规把它们的法律条例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法治制度建设,这些法律要么就是针对所有的互联网行为立的法,要么就是宏观上针对所有的公共危机治理而立的法,这些法律及时在各自领域也有相应约束作用,在整体来说,还是不够完善,存在空白。
4.缺乏专业的人才与科学的方法
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最关键的一步是信息处理,进而消除恐慌,控制危机蔓延,降低损失。信息处理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理海量信息,信息的甄别与整理需要专业的人才与科学的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较晚,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 1957年才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其次,接受计算机教育的群体有限,我国目前为止仍只有在大学期间才能接受全面的计算机教育;最后,我国乡镇干部较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是相对缺乏的,这不但是受乡镇网络普及不够的影响,也受乡镇干部选拨制度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公共危机治理的对策
1. 政府要转变治理理念,重视网络时代对于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
要做到新媒体影响下的公共危机管理必须要坚持三个理念。及时性理念、真实性理念、权威性理念。在网络时代下一件事情在半个小时内就可以传到全球,成为公共危机,而这时第一点的及时性理念就极其重要,而这过程中政府部门处置回应的越快,在收集危机信息并进行分析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即使发布的信息会带有真实瑕疵,但表现出来的是另一种态度。第二真实性理念,“任何事情都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所以谎言是不可能不被揭穿,一旦谎言被戳破,将会对政府在公众形象受损,公信力急速降低。最后是权威性理念,政府可以通过“先发布,再加工,再求证”,利用主流权威,以便在舆论发挥中添砥柱作用,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情况,秉持官方信息的准确与全面。
2.加强网络时代危机治理的专业人才建设,完善组织架构
网络时代公共危机治理专业人才建设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专业人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学习,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同时加强新媒体知识学习,了解与掌握新媒体传播媒介、传播途径、传播习性。
其次,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培养,网络时代下各部门均有可能在网络下开展工作,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维护、管理、故障的及时排除,是为保障处理好公共危机的重要外在条件;最后,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有责任、敢担当、时刻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是网络时代危机处理对于专业人的本质要求, 同时在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之前,政府就应对现有公共危机大环境特点以及治理型人才有所了解和分析,并有重点性、有针对性地强化某方面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除了专业人才建设,为了应对网络中公共危机治理的新特点,各级政府应在原始组织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共危机组织制度。首先,在公共危机预防阶段,有必要建立一个特殊的政府危机管理中心,从事常规和危机预防,计划制定,日常培训等。其次,当危机发生时,根据水平高低,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建立了更高效和敏感的中央应急指挥机构,以避免往往反复发生的行动,相互推动,解雇,信息交流和治疗。政令畅通、动员有力、运作高效的要求。
3.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进行有效沟通
网络舆论引导是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重要手段,网络舆论引导需要科学严密的体系保证,需要新媒体的大力支持,在风范复杂的新媒体大背景下,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正确价值观引导,政府在新闻以及网络播报中,通过树立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播报,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这样为网民运用正确的观念看待问题、传播信息;其次,遏制谣言,及时引导,因为网络传播速度难以控制,在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应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而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后,多方面、多方位、贴近群众引导,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是群众,群众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群众思想观念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稳定的,经常出现朝令夕改,为了防止群众舆论被牵引,需要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能贴近群众,多方位引导。
同时,对于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机制。网络平台是一个实时发布权威信息、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危机的预防预警、危机处理等方面都至关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公共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存在种种问题,对公共危机管理造成负面影响;而地方政府作为基层管理单位,与公众的关系最密切,对危机事件的掌握更全面,利用网络平台向公众说明,通过负责的态度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完善沟通机制。
4.加快网络时代公共危机法制化建设的步伐
在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法律制度中,关于公共危机治理的规定已经反映在宪法和一般法律上,但相对分散,没有特殊和有针对性的公共危机治理法。应尽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公众在几乎没有成本的网络平台自由发布或分享自己所见所得或对某事的看法,切实提高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有关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丰富。公共危机治理法律和法规的发展可以保护公共危机管理相关主题的行使和义务,也可以为公共危机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第一,每次在预警期间有一个重大事件时,政府将根据互联网上常规监测和信息收集,作好预警,而网络带来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媒体很多,如果政府不能迅速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众无法获得真相,并将获取其他渠道来源的信息,结果就会造成所获信息混杂,一旦公众获得了其他信息来源的信息,即使它不一定全面且正确,政府再发布相关信息,公众可能也不会相信。所以,要牢牢把舆论控制往好的方向,政府应将所发生的公共事件对公众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从而也可以稳定公众情绪;第二在危机治理过程中,政府还必须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事件治理流程,并回应公众提出的质疑。在开始时发布的消息迫于紧急,即使是不准确的,后面也应将其补充和纠正它,告诉媒体和公众将政府作为最权威的主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悦.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0.
[2]刘晓云.基于微时代视角的微式危机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3):177-178.
[3]李进华.大数据时代公共危机决策:演进趋势?决策困境与可能出路[J].改革与战略,2020(02):39-49.
[4]李怡.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5]陈志环.网络时代微信传播的危机与治理[J].新疆社科论坛,2016(01):52-56.
[6]章领.公共危机诱因?演化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1.
[7]吴浪.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的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研究[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7(02):95-98.
作者简介:
刘烈飞(1984.11-),男,汉族,湖南郴州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与教育管理。
吴沙桂(1989.08-),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与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项目《管理学原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湖南涉外〔2020〕)、《管理学原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湘教通〔2019〕266号)、《管理学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湘教通〔2020〕9号)、《管理学原理》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湘教通〔2020〕233号)、省级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教育基地(湘教通〔2020〕301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校级一流学科(湘外经院教字〔2019〕33号)建设阶段性成果。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项目工商管理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体系的建设研究(湘教通〔2020〕232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项目经管类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湘外经院教字〔2020〕19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试改革研究(湘外经院教字〔2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