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小汤山村小汤山中心小学
摘要: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优秀教师加入这个团队,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加强课程开发。在已有干预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科学有效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靶向干预。提高干预的科学性。课题组将使用更科学的研究手段、更全面的信息获取手段、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让研究更科学,更系统,更有针对性。针对家庭因素对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问题,学校积极进行家校沟通,促进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向和谐稳定发展,以降低对心理干预的影响,同时,作为一个分支进行研究,探索有效途径,避免或减轻心理干预中家庭因素对效果的影响。
针对师生关系对学习力提升的影响,课题组打算从教师入手,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针对群体关系对学习力提升的影响,课题组将与班主任做好沟通,促进研究对象和谐同学关系的构建,从而使心理干预的效果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干预;学习力;学习成绩
引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还是学校实施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一种战略和策略,也是我们对基础教育本质新的理解和认识:让儿童具有阳光精神,奠定孩子幸福的一生。经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多年深入探索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于是,2018年,我们对课程实施进行了总结,继续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品牌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于是,我们着手开展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并以课题的形式成功申请了省级实验课题,引起了市区、区教研部门的关注。市区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亲自参与我们的课程实验,促进了课题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前期准备
1.1确立被试对象
确定研究参照系课题组在小学五、六年级选取200名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之所以选取中下游的学生,是因为我们考虑到,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力整体偏低,实验的效果会比较明显。课题组将每名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取其平均值作为干预前的参照,把每个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年级和班级排名。
1.2测试学习力,确定干预方向
1.2.1制定心理测量表、心理测试问卷
把准学习力的薄弱点。课题研究小组的老师们根据学习动机中的需要、情感、态度、兴趣、自信、成就、动机等心理因素,制定心理测量表、调查表。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1.2.2个别访谈,把准学习力的薄弱点
在进行心理测试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每个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求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力的薄弱点。
1.2.3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干预方向
测试问卷和个别访谈之后,课题组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这200名学生中,40%的学生学习力差是因为自我评价较低,自信力低;30%的学生学习力差是因为学习兴趣不强和目标不明确;15%的学生学习力差表现在专注力低,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意注意能力差;10%的学生学习力低表现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低;5%的学生学习力低与其他因素有关。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看出,影响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自信心缺乏和学习兴趣不强。因此,课题组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上。
2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促进小学生学习力提升
2.1运用团体心理游戏辅导,对学生的学习
力进行心理干预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我们建立了不同的团队。缺乏自信的80名学生组建为一个团队,命名为“提升自信团体”。我们把这80名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20人,分别由四个教师负责。学习兴趣低的60名学生组建为“提升学习兴趣团体”,共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20人,由三位教师具体负责。
2.1.1运用心理游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心理游戏和角色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情绪、行为上的困难,提升自信心。课题组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的心理游戏。运用心理游戏,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课题组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这80名学生中,70%的学生不自信的根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长期学习成绩较差,得到同伴、老师或他人的肯定较少,长期处于不被认可、不被欣赏的环境里,形成心理阴影,产生自卑感;另一种是因为家庭教育或性格等方面影响,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低。为此,课题组首先从认知层面,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激活
其成长的内在力量。课题组研究创制了“优点轰炸”“戴高帽”等游戏,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例如,“优点轰炸”游戏要求团队小组的每个成员真诚地说出他人的一个优点,可以从外貌、性格、衣着、特长等多个方面讲,也可以采用叙述具体故事的方式来讲。每个学生都在赞美他人,每个人也都得到了他人的赞美。在游戏中辅导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听到同伴、老师说自己的优点时,非常吃惊地说:“我竟然有这么多的优点。”说这句话时,他们的眼睛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又如“我很重要”心理游戏,由一个学生向所有队员发问:你重要吗?回答的学生以“我很重要,因为……”的形式大声回答。回答完毕的学生继续发问,尽量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学生通过积极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感受到自己在班级和家庭中的重要性,增强在班级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了自我认同感,激活了自信心。同时,建设“善眼看他人”的师生、班级、家庭文化,创设使学生自信得以持续提升的环境。
2.1.2实施内外兼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组针对30%(60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如下:26名学生不喜欢英语,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课文枯燥难懂。20名学生讨厌数学,一是因为基础较差,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二是反感老师说话的语气和对学生的态度。15名学生反感语文,原因是课文太长背不过,阅读理解题总是不得分,老师讲课太啰嗦。19名学生不喜欢科学一是因为科学老师爱发脾气,不和蔼可亲,二是科学考试经常不及格。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老师的问题。课题组研究决定,从改变学生和改变教师两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课题组运用结果吸引的心理干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心理游戏“十年后的我”,帮助学生勾勒和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景。课题组引导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创设画面和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十年后的样子及具体的工作场景,并请学生将其画在纸上,再写上送给十年后的自己一段话。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并促使其为之奋斗。实现目标要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学习中,我们用“我的近期目标”游戏帮助学生确立每个月、每周、甚至每节课的目标,让目标成为学生前进的牵引力。
动力来自目标的不断实现。我们在帮助、督促学生战胜自我、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运用活动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感受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如“幸福账单”游戏,让学生体验经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不断前行的动力。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教师学会管理情绪,了解自身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对学生的意义,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2)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会运用共情技术,和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亲密关系,无条件地接纳、尊重学生。
3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个别辅导的主要目标包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动力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案辅导由课题组的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学生来源一是教师在对“潜力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中,根据学生表现,推荐需要做个案的学生。二是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个体辅导得到改变和成长。三是班主任推荐。
个案辅导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辅导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主要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沙盘游戏等方式。认知疗法以改变学生不良认知为主要目标,继而产生情感及行为的变化。行为疗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沙盘游戏是通过陪伴学生做沙盘,帮助他们宣泄消极情绪,在倾诉的过程中梳理自己、整理自己,获得成长的力量,有更多的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辅导过程中,老师要记录学生的辅导过程,评估实施效果,和学生所在的团体辅导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4实施效果
课题组对200名学生进行了一年的心理干预。整体上看,学生的学习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这种提升是否带来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呢?对此,课题组对“潜力生”一学年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其以前的考试成绩作对比。语文考试成绩第一学期进步人数为64人,第二学期为84人;数学考试成绩第一学期进步人数52人,第二学期进步60人;英语第一学期进步人数62人,第二学期进步72人;科学第一学期进步36人,第二学期进步人数58人。统计发现,心理干预后第一学期半数学生各科成绩和位次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二学期各科成绩的进步人数比第一学期的进步人数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心理干预对学习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课题组统计学生两个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的班级位次进步人数。第一学期:语文班级位次进步人数67人,第二学期班级位次进步人数74人;数学第一学期班级位次进步人数74人,第二学期班级位次进步人数81人;英语第一学期班级位次进步人数67人,第二学期班级位次进步人数77人;科学班级位次第一学期进步人数70人,第二学期74人。
统计发现,心理干预后第一学期半数的学生各科位次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二学期的各科位次的进步人数比第一学期的进步人数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心理干预对学习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课题组对学习成绩没有进步的三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一名学生因为参加学校的足球训练,因此对心理社团的参与率较低,成绩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另一名学生在心理社团前期表现积极,在干预后的第一学期成绩进步显著,但在第二学期,因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心理受到创伤,成绩呈现下滑趋势。还有一名学生虽然一直参与,但始终不愿意打开内心,对他人很排斥,虽然老师一直在关注帮助,但效果不是很好。由此可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辅导会提升学生的人格成长,从而影响学习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组织骨干教师,选取了五、六年级200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成绩欠优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其学习力薄弱的两个方面,采用积极心理干预策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形式,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晓雪.浅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103-104.
[2]邱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89.
[3]高娜.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21(24):124.
[4]刘桂彩.基于自制力培养的小学生假期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7):12-14.
[5]谢润宜,黄子容,钟瑶.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7):54-55.
[6]房向岩.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J].家长,2021(17):179-180.
[7]纪伟光.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研究[J].体育风尚,2021(06):21-22.
[8]王燕.多途径提升小学生数学概括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6):1.
[9]宋润花.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学周刊,2021(19):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