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云
重庆市云阳县杏家湾小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下,新时代的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浅显易懂、要求基础的课内阅读材料,对于丰富多彩而具有深意的课外阅读产生了愈加浓厚的兴趣。本文总结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力求让学生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指导训练来完成课外阅读的学习与指导,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并读之有道。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问题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大后方,学生们在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必须拥有广阔的“智力背景”。在小学阶段,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
(一)课外阅读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系统性缺失
有的语文教师认为阅读是一项自主性学习活动,无法进行系统教学,因此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阅读。这样一来,课外阅读就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无系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二)课外阅读指导过于模式化
有的语文教师过分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将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文章主旨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迁移到课外阅读教学中,类似这种引导学生机械地进行阅读训练的做法,很大程度损害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语文教师的整体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大多数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却仍有很多教师无法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与时代脱轨,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四)课外阅读环境差,良好阅读习惯匮乏
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同时,也隐藏着风险。一方面,微阅读形式的流行使学生的阅读积累碎片化、浅层化,阅读思考能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网络阅读资源良莠不齐、甄别筛选难度大,仅靠学生自己很难从纷繁复杂的网络文献中优选出高质量的读物。
二、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精选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
由于学生高年级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对课外读物的推荐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课余时间、认知水平、阅读兴趣等因素外,还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课外读物的推荐方面,我采取的是“必读+选读+自由读”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都推荐学生必读书目3~4本,选读书目3~5本。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必读书目一般是与教材及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名著。例如,五年级上学期推荐必读书目:《小鹿斑比》《城南旧事》《小王子》《今天我是升旗手》;选读书目:《上下五千年》《狼王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一般模式
我观摩学习了很多专家的阅读指导课,自己也在课外阅读课上不断尝试、总结、反思,归纳了阅读指导课的一般模式,即“走近作者—词语采蜜—深入文本—佳句欣赏—表达提升”。“走近作者”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词语采蜜”是让学生积累、理解,并运用好词,特别是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深入理解、反复推敲的做法,既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深入文本”是让学生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及脉络。
同时抓住关键章节、重点段落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质疑问难,在互动与交流中拨开文章层层迷雾,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主旨心领神会;“佳句欣赏”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的鉴赏能力;“表达提升”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方式,锻炼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
课外阅读一般模式的建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抓住重点,使我在备课时也更加有针对性,切实提高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效。当然,阅读课通常还分为导入型阅读指导课、阶段性阅读指导课和总结性阅读指导课。导入型阅读指导课是推荐学生阅读的第一阶段,往往是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设计的。阶段性阅读指导课是针对一周的阅读任务而设计,达到检查进度、帮助理解、推进进度的目的。总结性阅读指导课是在学生读完一整本书后开展的。所以,不同阶段教学目的不同,教学模式也不是一层不变的,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们要灵活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打造多姿多彩的阅读指导课
阅读课有一定的模式,但也不是死板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会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等设计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城南旧事》总结性阅读指导课上,“深入文本”这一环节,我设计的是答题争分,小组比赛的方式。在《小王子》总结性阅读指导课上,“深入文本”这一环节,根据这本童话书插图多,而且精致的特点,我设计的是让学生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情节。在《今天我是升旗手》总结性阅读指导课上,“深入文本”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做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交流。通过不同方式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开始努力寻求阅读机会,逐渐从“要我读”为“我要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指导课中受益。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个性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获得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例如,我在教学《城南旧事》中的“我们看海去”这一章节时,学生对文中“厚嘴唇的青年”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对这位青年深表同情,认为他为人和善,爱护弟弟,偷东西也是为了培养弟弟,实在是情非得已,而且他只偷有钱人家的东西,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小偷。因此,他不应该受到严惩;也有的同学认为,他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弟弟,但偷东西就是不对的,他可以采取别的方法挣钱,如果他得不到法律的严惩,就会败坏社会的风气,影响社会的治安。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课堂在互动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学生也认识到了,要全面客观评价一个人,就要多角度去观察,去思考。
(五)阅读资源挖掘,满足个性化需要
要想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环境优势,首先要了解网络环境中的阅读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媒介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电子书、微信、微博等都是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将学生带入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阅读新天地。
我曾经组织过一次视频阅读活动。在这次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为学生推荐了《易中天品三国》《杨雨话宋词》《朗读者》等以传播经典名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以及《草房子》《小王子》《安妮日记》等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为依托的影视作品,以视频阅读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视觉需求,锻炼了学生的视频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展开深度的语文阅读奠定了情感基础,提供了阅读方向。
(六)组织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使课外阅读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到更丰富的知识,积累阅读经验,以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为了达到课外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例如讲故事的形式、推荐自己觉得好的阅读材料、朗读经典片段等,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分享大家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致,抒发自己的阅读情感。对于教师而言,组织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能有效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特点,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要关注学生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书籍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忠实朋友。
参考文献
[1]马桂林.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2]赵宏斌.试析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上),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