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要得“月” ——挖掘课本资源,培养“写”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0期   作者:袁红梅
[导读]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袁红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830063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立足课本,近水楼台,以课本为基础不断培养“写”的能力,才能得“月”,则是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课本中学习现有的句法、章法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 “写”的能力。下面从几方面的谈谈我的教学实践认识:
一、课本的丰富资源
        课本资源,就是教材中的精美课文,习作的例子。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是师生教与学的好资源。
1、课本选择的文章大多属于经典之作。课本选文大都是名家名作,无论是写作技法上,还是在情操的陶冶上,堪称是“典范”。
例如: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一文,点面结合,写法典型,三个场面可谓各有侧重,这是教师进行场面描写作文教学的好范文,教师讲析透彻,提出写作要求,先进行片段训练,成熟后可以写现场作文。习作完成后,要与例文对比,学生自会“鉴别”水平的高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模仿例文,如此数次,必然大有收获。
课文就是模仿的可贵“例子”,这正是课本选文的经典之所在。
          2、其次,研读课本,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是我们写作训练需要的训练点。我们应该由最容易训练又简单的词法、句法开始训练,进而进行段法、章法的练习。我们也可以由语言的训练,进而到手法的训练。循序渐进,调度有序。
        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过程中,要重视课本资源资源。因为课本资源的经典性、规范性、丰富性,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要围绕课本,立足课本,充分发挥好课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勤于动手、动脑,花大力气去挖掘、整合课本资源,课本资源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二、课本资源的运用
        整理好的课本资源,就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巧妙地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句法、段法或者章法的训练,搭建“读”、“写”平台,创设写的条件、机会。
        1、仿句练习,积累语言。
        所谓仿句,就是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再写出一个语句的写作训练法。仿句也叫句式运用。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包括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所选的例句在语法上修辞上都是具有明显特点,在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够开掘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语言美。
        例如,《浪之歌》第一段,“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这似银的泡沫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用对比修辞手法,写出海浪与海岸的爱情关系。仿写一段。《浪之歌》第五段“曾有多少次,……”运用排比修辞,仿写一段。
        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21段“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第23段“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拟人手法与比喻手法相完美结合。这样的训练,在开拓学生思维方面,在选择意象方面,在句子组织方面,在作文语言表达方面都有很多益处,坚持训练,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呢!
        2、章法练习,举一反三。
        所谓章法,就是通过选文学习写作知识的写作训练法,写作知识具体包括体裁与文章结构,谋篇布局,选材与剪裁,叙述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式,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段落与层次。正如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例如,学习《行道树》拟人手法的章法,让事物开口说话,自述自己的处境、苦衷和信念,自然流露精神品质。用这种拟人手法改写《爱莲说》,以“我是一株生长在污泥里却高洁的莲花”为开头,写一篇作文《莲的自述》。如学习《蝉》和《贝壳》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章法,写出高质量的托物言志类作文。首先分析作者是如何构思的,总结出托物言志类的构思方法,让学生学会“引出此物—描写此物---言志抒怀”的章法,然后自己选一个喜欢的景物,按照这样的章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学生积极性很高,《仙人掌》《蜡烛》《梅花》等为题的托物言志的作文,都写得很好。如学习《春酒》写物抒情的章法,以物为题目和线索,叙事抒情,布置学生练笔。
        3、同题联想,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同题联想,就是根据课本中选文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深入理解,使得课文选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生活经历的写作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例如,学习《我的第一本书》后,布置小练笔《我的第一本书》,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写一写对自己生活学习影响较大的一本书的来历和它背后的故事。学习《我的母亲》后,布置小练笔《我的___》(母亲、父亲、奶奶、爷爷等)。胡适的母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对自己的儿子学习上注重好习惯的养成,生活上关心他,做人上严格要求,尤其在为人处事方面,言传身教,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平时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做人方面的影响,叙事抒情。通过这种方式写作,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作文素材,又不断扩大或细化自己的作文素材,让自己在写作时,不再有“无米之炊”的现象。
        4、启发思考,知人论世。
        所谓启发思考,就是为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适当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去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可以使学生对作者所处时代和当时境遇能够感同身受,或可以对作者的人格魅力产生无限敬意的写作训练法。这种生动的实例训练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岳阳楼记》中,在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理解中,适当穿插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作者范仲淹勉励被贬官的朋友藤子京,向古人仁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尤其是范仲淹被贬官,终身不得志,却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买千亩义田,救济穷人,自己却“死无以为敛,子无以为葬”这样的结局,令多少人人为之感动。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来,《给范仲淹的一封信》。如教授《喂-出来》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环境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恶果,让学生给小说补写结尾。教授《石壕吏》后,为了让学生体验当时杜甫在安史之乱逃难的情景,布置作业,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挖掘课本资源培养“写”的能力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的探索和钻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