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初心 永热爱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0期   作者:王远林
[导读]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王远林

        (广培小学;广东深圳,518110)


        摘要: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它会变成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它会变成孩子的一部分……
关键词:初心;热爱;教育

        
        如果给予孩子生命的初心,不断遇见更多的美好,我想这也会成为他们生命中,值得珍藏的一部分。那些留存在生命深处的美好,总会在某个暮色四合之际,铁马冰河地闯入梦境。
        时间在每一个过去的日子里,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脚印,那些脚印都一一地写成了诗行。待我们慢慢地回想起,就好像就着平平仄仄的韵脚,默默地吟诵了起来。是的,每一个带着初心走过的日子,都是那么值得铭记于心。
        捧一颗初心,热爱教育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继续接任二年级(1)班的教育教学任务。二年级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二年级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较之一年级,也变得更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方面会有一些小小的转变期,尽管如此,他们依旧是一群天真可爱,充满着童真的孩子。
        无论接任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学生,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始终是放在首位的。当时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德育育人的目标,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结合学生的学情,我们学校引进了积极教育和正面管教的先进理念。这个学年更以龙华区“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系列论坛为契机,结合我校开展的童享学习,全面推行品格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和完善学生良好的品格。
        在新学期开学初,一年级新生和家长们踩着印有“专注”,“诚信”、“友善”等24个品格的小脚印,来到新校园参加新生入学礼。真诚地希望小学生涯之后,他们能带着父母的殷殷期许、老师的谆谆教诲,带着美好的品行离开校园,走向人生另一段新的旅程。
        “主动”、“勤劳”这些品格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这个学期以主动品格为突破口,在班上鼓励孩子主动当担,为班级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随后在班上常常可以见到孩子们积极主动做好事的身影,当下课后,有很多孩子会争着抢着去擦黑板;当图书角里的书籍有些凌乱时,总有一些孩子默默地上前把书一一地摆好;当班级公共的卷笔刀里装满了铅笔屑时,总有孩子会拿去倒了;当老师上完课,总有孩子主动上前帮老师抱篮子;当有同学忘记佩戴红领巾或者队徽时,总有孩子把自己备用的借给对方……在孩子们积极主动的行为中,我看到了闪耀着的品格之光。
        为了树立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引导孩子养成勤劳品格,我们特地召开了主题班会,号召孩子们把勤劳的良好品格,落实在点滴的生活里。当我问熊子涵是如何理解勤劳时,他说:“见到事情及时主动完成,不怕苦和累。”是的,勤劳品格的养成,首先要在在心里对它有所认同,才能够更好地付诸实践。当我再问孩子们可以通过哪些事情落实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能用自己的劳动让周围环境干净整洁。”“我要及时清洗自己换下的衣服。”“在校做好值日生,在家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像韩愈说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劳品格,对我们的小学生活至关重要。                              
        “品格教育”是养成教育,品格培养对孩子的未来有决定意义,并不意味着品格养成能取代一切。品格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注入了灵魂,最终目的是对孩子品格形成做好铺垫与引领。
        里希特尔说过:最好的果实是一颗仁慈的心灵,它对坚硬来说是柔和,对无法克制来说是容忍,对冷酷的心灵来说是温暖,对厌世来说则是乐趣。我还要加上:对动摇来说是坚定,对怀疑来说是信任……而教师就应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他引导着孩子的一生应该成功而不是被浪费,应该过好的生活而不是坏的生活。
        教师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有和孩子父母一样的机会,去影响另一个人的生命,去让你的生命和他的生命相交。用你的爱,你的能力,深深影响另一个人的一生。
怀一颗初心,热爱学生
        台湾大名鼎鼎的儿童哲学专家杨茂秀教授是位很会说故事的“欧吉桑”,在《好老师是一首诗也是一棵树》中,他用诗性的笔调、哲学的敏感和未泯童真,写下了对好老师的终极理解:
        最好的老师,应该像一首诗——那是我们没有办法清清楚楚透彻了解的东西,永远都有一些神秘;老师有时候也像一棵树,对学生的关心就像根一样细致入微,且树是长在地上的,会随着季节起变化,风吹树就摇,鸟来树就吟,虫子在身上爬,树叶不喊“痒”。
         原来,好老师给的不是课堂上生硬的规矩,不是书本里刻板的知识,不是成绩单上空洞的数字。他是一位好兄长,他是一个好伙伴。多年以后,学生们也许会完全忘记他曾经“教”过什么,因为“教与学的活动,其实跟孩子在沙滩上的游戏差不多,所有的成果都会随着时间与抄录,从无到有再到无”。然而,“过程里的愉悦跟心醉神迷”像温暖的阳光,永沐心头。
        所以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不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和他们一起融身于绘本的阅读当中,寻找阅读的乐趣。
        为了构建书香班级,班级图书角这一隐形的阵地需要用心去构建。在开学初,我会告诉班级的每个孩子,班级的图书角就像是自己家里的书架一样,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

为了让图书角里的书籍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化,就需要每位孩子从家里带来至少2本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籍,可以是文学类的、诗歌类的、历史类的、科普类的等。倡议发下去后,孩子们都很踊跃,很快,班级的图书角里就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藏书了,这位书香班级的营造,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每天早上的静阅时光以及中午的午休时段,孩子们都可以去图书角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这极有利的提升孩子们海量阅读。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充盈班级图书角,我还去学校图书馆借来适合该学段阅读的图书,有绘本、有桥梁书等。为了让图书真正地流动起来,我在班上实行了“图书漂流”的活动。每周一、三、五,孩子们看完书之后,前后同桌之间互换书,这样每一周、每个月、每个学期,我们都可以看到更多各式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进行分享交流。
孩子们都很兴奋,开心地沉浸在阅读中,久久都不愿意出来。每次早上的静阅时光和午休看书时间,都可以看见他们安静阅读的身影,阅读的美好,在我们班级无处不在。
        为了带着他们走进深层次的阅读,就带领班级参加了全国“百班千人”的读写活动,同时积极参与班级集体奖的评选,荣获二年级优秀集体“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辅导的学生也在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钟昕和李悠然分别获得第二十二期百班千人一年级个人奖“二等奖”、熊子涵获得第二十三期百班千人一年级个人奖“优秀奖”。热爱学生,这份热爱隐藏在随时随地中;热爱学生,也要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阅读。
         从小,没有好好感受那些充满人性“真善美”的书籍及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是有严重缺失的人。人性一旦得到滋养,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在对待生活、处理一些问题上也会充满善意的口吻,拥有悲悯的情怀。
         砺一颗初心,热爱生命
         在过去了的不平凡的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当时的我们只能通过云端的方式,在线上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和孩子们都只能在网络上听到彼此的声音,但是看不清对方表情,更无从知晓对方具体在做什么、想什么。这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考验。但最终我们都以惊人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三个月。线上教学的那段时光,现在回想起,都是一段难忘而又令人百感交集的经历。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在班级中的道法课上进行了“道在路上 路在行中”课程,以《弟子规》为教学文本,教会孩子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涵养。在线上的课堂里,我们一起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等内容的蕴意,同时父母也陪着孩子们一起感受《弟子规》经典的魅力。
         在绘本阅读课上我们进行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课程,在悦读中体会别样的乐趣。我们一起共读了《我爸爸》《我妈妈》,还把《爷爷一定有办法》和《阿利的红斗篷》等进行对比阅读,孩子们收获颇多。我们还在线上参加了一起百千共读《艾爷爷和屋顶上的熊》,通过文字形式把阅读感受分享在群里,一起感受阅读的美好。
        在线上学习时,大家都待在老家,难得的近距离认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的难得的时光,这时我们开展了“月是故乡明”的课程,让孩子们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的景和物。我们依旧记得分享过的“艾粄”、“五色糯米饭”、“温州藤桥鸭舌头”等美食,也还记得湖南怀化的吊脚楼、安徽黄山、广西巴马、湖北荆州等的美景。阅读自己的家乡,让故乡在心中,永远扎根。
        中国是诗的国度,为大力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在线上学习时,我们班决定面向全班学生开展“诗词永流传”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融身诗词的海洋,感受古典诗词对生命的滋养。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促进对古诗词的重视与学习,营造校园诗化环境,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读了《让孩子学会轻轻地呼吸——“亲近母语随想”》之后,记住了“一种好的语文教育,是应该有缪斯心性的”,也惊叹于作者用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话所作的巧妙隐喻:“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不是吗?没有读到王维的“大漠孤烟”,你可能想象不出旷野的粗犷;没有沉浸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你可能难以体会天地之美的永恒和人生短暂之间的反差;没有咀嚼过辛弃疾的“蓦然回首”的滋味,你可能永远领略不到感情的美丽。
         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短短一句,胜过多少教育学的鸿篇巨制——老师来到课堂上,来到孩子身边,难道不是和他们一样“无知”,才一起学习的吗?彼此扶持,彼此关照。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是一朵花,是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生命,好老师要做的就是去捕捉、领会其中的神秘,一切都不用刻意。好老师、好教育、好哲学,就是单纯地认识和了解,注视、倾听、感知,用很久很久的时间,慢慢来,慢慢去,好像——
         看一朵花,要把自己变成那一朵花;看一棵树,要把自己变成那一棵树……
         愿今后,在平凡的岁月里,都能够,砺初心,永热爱!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镇西,教育为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日]佐佐木正美.关注孩子的目光[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4.
[4][美]帕尔默.教学勇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美]铂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6]蒋军晶,瞧!这样的语文有意思[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5
[7]陈燕香 路成书,文本细读与教学智慧[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4
[8]管建刚,我的语文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7

 
         

作者简介:王远林(1990.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一级教师,二年级语文教师,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