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0期   作者:袁振方
[导读] 责任感作为学生人格独立的重要属性,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
        袁振方  
        浙江省   杭州市公益中学   310012
        【摘要】责任感作为学生人格独立的重要属性,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初中生的三观处于塑造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帮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应认真分析和备课,牢靠掌握各种计算机专业知识,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将责任意识渗透进课堂内,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责任意识;行为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也逐渐增多。大量的信息中往往混杂大量不利于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内容,造成作为三观塑性期的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出现问题。随着当前社会条件下对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各种教育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弘扬社会正能量,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入责任意识的内容,教师通过各种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强化其责任意识。
一、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独立性是培养责任感的重要前提,也是激发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将不同的任务派发给不同的学生,避免学生之间互相依靠,导致责任意识培养程度效果的下降。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表示学生应对其所完成的任务负责,逐步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在这其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自爱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能力上的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达到从侧面角度培养其独立思维的目的。
        虽然初中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生活阅历方面已经相比小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判断能力同样有所欠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当前所处的状态,合理增添责任意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能自我认识的同时增强对外部各种信息、环境的识别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演示文稿的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作品对小组整体成绩挂钩的规则;在教学“如何做更加优秀的自己”为主题的演示文稿是,规定责任感有关的思考方向,渗透责任意识[1]。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往往会进行思考,在思考中逐步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自身拥有责任感。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了自身的不足,又通过教师的各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明白并学会了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视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强调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所处的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各个家庭成员对于学生往往会产生溺爱情绪,一旦学生遭遇什么挫折,就会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或者愿望。从渗透责任意识教学的角度,这种家庭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是不利的,学生通常只会根据自己主观的感受思考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忽略他人的情绪和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做到为家庭思考,为他人思考。这种思维模式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其未来各方面的发展。就以上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家庭观念方面的教学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对家庭一味地索取,应通过重点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自身责任意识的认知。
        这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老师可以发挥自己课程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完成各种设计好的有关责任意识、家庭意识培养的相关教学任务、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关于“Word文字编辑”的知识时,就以“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为主题;或者在实际操作课程中找到一篇有关家庭责任的文章,在文章内设置各种简单任务,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导学生正视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应作出的贡献,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2]。
三、关注学生的社会属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人的集合体,培养学生对人、对事负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应对社会负责。学生作为个体被社会所容纳,应有效提升自身价值。社会价值是抽象的,但进行量化往往体现在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上。在学校生活中,大多数学生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对于提升自身价值是毫无作用的。就上述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课程中利用自己课堂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更大、更宽阔的视野看待问题,扛起其应肩负的社会责任[3]。
        例如信息教师在教导学生制作PPT海报“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渗透入关于学生爱国和自我价值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同时明白自己和国家、社会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和推动下,让学生有好成绩的同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
        就上述的各种角度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应统筹安排自己课堂的教学内容,合理渗透有关责任意识培养的任务、程序,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利用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巧妙地在课堂中设置各种任务。通过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帮助和改善学生的责任意识,校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社会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合格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程东峰.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J].北京教育(德育),2021(03):43-46.
[2]李新富,孟鲁.新时代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原则与路径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2021,41(01):43-48.
[3]李天兰,刘小兰.以中职思政课为主渠道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J].职业,2020(35):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