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湖南常德市 415000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课程创新的三大原则与思路: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三是“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整合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创新方法中,重点阐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一是线下实践教学法;二是建设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三是教师介入实践法。
《基础写作》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良好的读写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之体现。但有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现得兴趣缺乏,认为课程所学知识都是应试教育阶段的语文知识,能写普通的应用文就可以了,不用深入学习。上这门课就成为了学生的“鸡肋”,他们不愿意学,没兴趣学。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现有的授课模式和知识体系不满意,如:课堂教学中太过重视理论知识讲授而忽略了实际应用;授课内容不能够真正联系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课内课外不能有机结合;缺少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等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潜心摸索写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长期杏坛教学不辍,笔者对《基础写作》的应用型创新教学有一定的感悟,愿为分享。
一、课程创新理念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围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授课教师应具备以下理念: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二是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参与度高、关注度高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三是“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二、课程创新方法
(一)教学模式创新:采用阶梯式渐进模式教学,从基础理论到各种文体的实训练习,从外显的文字数量到内在主题的表现,完成渐进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中增加就业竞争写作训练,适度增加交际及演讲技能的实践训练。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借教学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
(三)教学活动创新:
(1)跨学科教学:如邀请艺术设计学院同学教授制作模拟课堂的片头、片尾,走入农林科技学院的田间地头等。
(2)模拟课堂:全部由学生组织完成课堂教学,以6-8人为小组单元,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的模拟授课。
(3)采风即兴创作:亲近大自然,通过采风收集作品。
(四)教学组织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系列提问四段式”,即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归纳-学生训练。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课程创新应首先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入手,切实让学生参与社会和人生实践,把空洞而抽象的“写作理论”化成鲜活而丰富的各种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线下实践教学法:
(1)课堂授课时淡化文章写作的理论性。
更多地了解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心得、体验、感悟或困惑,并鼓励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关注课外活动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去获得写作素材,积极地参与生活、拥抱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味和领悟。(3)多媒体教学。此教学法主要运用在三个方面:一是经典品读。写作课教师应该针对每一种文体、每一种题材的写作,通过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经典的、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范文供其欣赏、借鉴。二是提供学生写作的实景材料。三是编成PPT教学材料,将写作理论色彩化,条理化,满足学生的欣赏和学习兴趣。
(4)集体创作:打破个人创作形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创作。将学生平均分成6-8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安排组长,完成写作任务,并按要求进行分享和点评。
2.建设线上线下学习平台
(1)课程组与各教研室通力合作,成立“风语”文学社,作为专业实训及成果展示的核心队伍,并在学校资金的支持下完成办公条件及设备的配备。
(2)构建基于文学微信公众号“风言风语屋”的范文资料库体系,将范文资料库按文体进行分类整理,储存在自媒体平台并由团队向社会发布,满足课程教学的范文需求,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文学评论基地。 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翻转校园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社会时事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时事敏感度,真正实现应用型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4)构建作业平台。将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通过翻转校园平台发布,然后将作业完成情况与公众号运营挂钩,将优秀作业通过编辑,使之成为自媒体平台作品发布,完全优秀作业展示。
(5)与“博客”、文学网站等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充分了解、探讨、研究和利用网络“博客”等新兴交流载体,引导学生以端正的态度、明确的目的去合理使用,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3.教师介入实践法
教师在教授本课程时,不能单纯地游离于课程之外,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以学生为主导,及时转换个人角色,在某个时间将自己也当作学生,展示个人实践成果。课程创新在此方面采取两种方法:
(1)教师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将优秀作品做汇编,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2)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教师亲自示范。上课初,使学生明确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属,在日常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写作,改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主动积极地接受该门课程,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教师每次布置训练题目时,都要尽量做到亲自示范,与学生一起创作。从而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知道怎样讲评,学生也容易接受,并乐于写作。
(3)教师积极参加创新研讨活动。课程组以教师教学发展为抓手,坚持不懈地推动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方法更新。通过各种“教学沙龙”、网络平台、QQ群等形成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社区,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教师教学发展研讨活动,增强了教师之间在教学、科研学术上的沟通与合作。
总之,作为人类所独有的精神实践活动,写作是个体见证自我、实现自我,从而达到精神和灵魂升华的有效途径。写作课的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们一道朝这一理想目标迈进的过程,只有在写作教学中真正落实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思维性等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热情,教师才能真正带领学生实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