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广州市天河区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省 510520
摘要:本文聚焦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分析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以及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字: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2020 年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在线上教学情况真实印证了这一问题,各高校“停教不停学”,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全国教师在无法面对面的情况下,各自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在“云课堂”环境中进行知识的讲解与课堂教学互动。从教学过程与结果来看,部分高校教师只是将线下传统课堂生硬的搬到了线上,并未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与信息化相匹配的制度不完善、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意识相对不足与信息化教学实践有效经验较少。因此,本文聚焦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分析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因素,以及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措施及建议。
一、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
国内较早的信息化教学概念始于2004年,陈丽教授基于“教师项目培训”项目,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相应定义,她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定义为“网络时代教师的新能力”,其能力组成包括:“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终身学习能力。”随着 “互联网+”理念的融入,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物理感知进入课堂,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概念也不断深入,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导,用信息化教学思维完成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适应当代大学生需求与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二、影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晋职评估制度体系失衡
近几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中都强调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重要性与时代必然性,但在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普通高校多是以开展短期教学项目与培训为主,还未将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这一因素纳入到具体与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晋职评估制度体系中。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晋职评估制度对于教师职业发展起着指挥棒作用,在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下,没有具体的教学业绩考核与晋职评估制度作为保障,高校教师很难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上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这直接影响高校信息化能力提升。
2.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淡薄
信息技术引入大学课堂已有二十多年,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都给予了肯定,但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代替黑板、粉笔的工具,在课堂里使用多媒体PPT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或是将线下内容完全通过技术录制成视频课、慕课让学生观看,并未将信息技术融入整个教学设计,也未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
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意识淡薄,这直接影响高校教师关于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思考与实践,从意识上阻碍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3.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有效课堂活动开展的基础,信息化实践性知识是基于实践知识开展现代化教学、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必备要素。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知识结构都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对于年长的教学,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习惯于用讲授型教学模式,然而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存在一定困难,这严重影响他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年轻新教师,他们具有高学历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信息化教学知识在课堂实践中不能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知识不足,从而未能有效地转化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看出,对于高校新教师来说,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经验积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是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及建议
1.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应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本质作用,激励、调控和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一方面,为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主体能动性,激励评价机制的完善十分重要。可以将学生评价、专家评估与教师互评三种多主体共同参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质量考核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晋升评估考核中,让教师的实践付出得到充分认可,帮助教师建立“积极主动信息化教学”、“多元评价”、“反思调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机制的完善能将短期以项目与培训为主要方式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真正融合到教学专业发展中,系统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2.构建信息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经验积累
教师信息化实践教学知识的积累需要基于足够的有效经验,他们不只是靠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原理知识就能习得,需要教师将自身置于信息化教学的复杂情境中,不断的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并从这些经验中,反思、总结、调整、提炼才能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存在难以发现自身教学问题、应用后效果不佳难以持续等困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来构建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共同体,能帮助教师形成信息化教学教研改革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互相分析观摩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案例与困难,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经验积累,转化成教师信息化实践教学知识。
四、小结
信息技术与教学不是简单的现代技术替代传统技术的关系,要想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程、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变革,高校需要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构建信息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共同体, 激发教师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主动变革,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开发、课堂互动、教学过程实施与管理、课堂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然后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修正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进而促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旭东.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 2018,v.36;No.247(04):13-21.
[2]郭文革.在线教育研究的真问题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陷阱"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 2020(9).
[3]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 教育研究, 2009(10):66-73.
作者简介:张慧(1992-),女,湖南益阳,广东金融学院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教育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