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   作者:刘丽华
[导读] 经济法是研究国家协调经济运行活动产生的具体经济关系的课程
        刘丽华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651700
         
        摘要:经济法是研究国家协调经济运行活动产生的具体经济关系的课程,将案例教育方法应用于经济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运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起源西方,为世界各国法学教育所广泛采用,它对培养高素质的法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法是法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构建法科体系的重要支撑。在经济法课程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率先采用案例教学法,获得社会广泛好评。至20世纪初,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大学法学院均已引入该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研究法官判决来讲述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演绎法律推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逐渐进入其他国家的法学教学殿堂,成为目前各国法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而且为非法学学科所广泛接受。在我国,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很多学科在教学中都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不是直接讲述比较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法律理论知识和积累处理案件的经验。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的案例分析,把学生从枯燥的法学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教与学的质量能同步提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从本质上来讲不属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事例,而是需通过一定的思考过程的问题与内容。案例中的所有事例,均是为解说实际问题所设置的。针对案例中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亲自去分析、剖析与体验,学生在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中,需认真思索,运用所学知识追寻真谛,发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与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具体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发散思维空间,实际教学成效好。
        2、扩展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案例教学法的宗旨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把各个领域、地方的实际问题汇编成具体案例,再把这些案例带到学校与课堂上,依据案例进行情景描述,并设置相关问题,然后开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互动和交流,采取平等的研讨与对话方式,对各个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讲述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提出自己解决案例中问题的措施与方案,这些过程不但能巩固学生已学的法学知识,而且能开阔广大师生的眼界及拓宽已有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中的案例择取通常是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而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即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处在案例中的情境之中,在信息不充足条件下,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与形势作出自己的判断与对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且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反复应用与练习,极大地增强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了实践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课堂的实施过程
        1、案例选择。在经济法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育方法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案例。教师可通过许多渠道获得经济实例,包括互联网、电视等。

在阅读书籍及在观看与经济法有关的电视节目时,教师应注意提取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案例应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事件,例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在收集示例过程中,教师可将能应用于课堂教学筛选出来收集,积累备课案例资源。
        2、案例介绍。课堂上老师精心挑选的经济实例对学生的示范能有效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案例内容,并扩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研究的思维面。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以视频、音频、文本和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示例,改变现有较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案例展示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如视频和音频类的培训材料可为学生创建实际案例,并可从本质上增加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将经济法电视节目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喜欢在业余时间观看课堂教学,以实施课堂案例支持的教学活动。
        3、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过程,学生可回顾和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并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当学生面对老师精心准备的教育案例时,首先要对案例做出反应,然后提出各种开放性问题。通过对学生问题的整合和分类,教师可有机地调动教育案例中的经济法知识,以激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总结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教育环节。课堂讨论可包括两种模式:共同讨论和小组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作为指导和评价者,必须注意学生的小组讨论情况,并及时把偏离案例引回主题;另外,当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时,要适时评价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中待解决的问题
        因在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中,很多内容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需要学生在课下准备较多内容,因此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合理安排所学内容的所用时间,小组之间分工协作怎么协调,在成绩确认中占多少比例,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亟待量化解决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改革尝试中投入远远大于简单授课,因此,对于教师的能力、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把控、教师对拓展性问题和案例资料的分析都有更高的要求。怎样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法教学中,要本着一种怎样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用、能用、好用的态度去学习,并要使这种学习能力一直持续到以后的学习生活,这是一种更高的层次要求。
        五、优化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此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尝试提高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如可开展微课或翻转课堂,对个别内容较少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资料,可尝试用微课的录制或翻转课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或让学生作为微课或翻转课堂的讲授者,通过不同小组参与进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精品课程网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汲取理论养分。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资源整理和汇编及评价,让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再现案例,以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推荐经济法的相关书籍、期刊,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浏览阅读,不仅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对拓展其知识范围,加强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有一定的益处。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指引着,要把控整个教学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教师要在基本教学保证的前提下,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强化业务素质,强化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灵活的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单新国.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5(02).
[2]刘源.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9(25).
[3]张敏.运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20(13).
[4]丰蓉芳.运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