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华
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第三初级中学 524084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较好凸显,同时开始在教育体系中实现了延伸。在语文学科教学的时候,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较好提高学科教学成效,同时也能够通过学科教育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先阐述了的传统文化全面渗透的战略价值,接着从导入传统文化故事、利用传统文化内容、拓展文化渗透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延伸、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在语文学科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等理念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么就可以较好转变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格局,使得语文教学综合成效也可以得到较好提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虽然开始进行传统文化的延伸,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还比较有限,导致传统文化并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渗透的掌握水平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基于这种背景,就应该对传统文化渗透活动展开全面的探索与分析。
一、传统文化渗透的战略价值
在核心素养理念深入贯彻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也出现了较多变化,同时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具有了更为显著的意义。第一,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着力于提升学生综合学科素养,不断锤炼学生的语言技能、思维能力、文学审美、文化传承等内容。在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后,这些教学活动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较好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第二,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进行学科知识传播,同时还要兼顾进行美育、德育等模块。在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后,这些教育模块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实现,同时也可以较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较好转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格局。这主要是因为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入多种文化渗透方法,同时也依托于传统文化进行课外文化要素的融入,使得教育资源变得非常丰富,并且教育方法也会更加灵活。
二、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
(一)导入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如果可以引入传统文化故事,那么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注意力,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科学习当中。这样以后,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水平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升。在具体导入传统文化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故事的趣味性,但同时也要注意融入一些核心知识内容,使得这些故事具有更强的教育意义。比如《观沧海》中,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曹操的趣味小故事,使得学生对于曹操人物形象有较好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掌握曹操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自身内心的情感波动情况。在具体导入故事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可以体现曹操个人性格特点的趣味小故事,但应该跟《观沧海》中体现出来的情感要素保持一直,使得学生可以给更好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韵味,并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利用传统文化内容,锤炼学生的语言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在课堂环境中注意锤炼学生的语言技能,使得学生在朗读、写作等各个方面可以实现较好的能力提升。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通过教材文本中存在的传统文化要素,展开语言技能的专项教育。这样以后,学生就可以借助于自己所熟悉课文文本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小石潭记》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语文文本的魅力。整篇古文的用词是非常考究的,同时每一句也非常精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就能够较好感知的课文蕴含的情感和语言文字使用技巧,不断锤炼他们的语言技能。
(三)拓展文化渗透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也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文化渗透的方式,并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性、思维灵活性和思维批判性。而教师如果能够在引入传统文化要素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了解这些内容,那么就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卖油翁》中,教师就可以在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以后,理解课文的含义。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就是“熟能生巧”,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寓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引入批判思维,提出哪些事情无法通过“熟能生巧”做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会批判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通过课外阅读延伸,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要注意实现课外阅读活动的延伸,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吸收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事实上,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在审美教育领域中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初中生自学能力有限,同时也很难筛选课外阅读文本。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四大名著,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四大名著中感知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较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契合核心素养贯彻的相关目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实上,文化渗透活动单单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述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效的,需要教师可以构造科学合理的文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活动可以发挥预计的成效。比如在《故乡》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感知整篇课文蕴含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完课文教学以后,布置“调查家乡变化”、“如何给家乡未来发展作贡献”等开放性作业,实现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合来看,传统文化渗透活动会直接提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成效,同时也有助于核心素养相关理念在教学体系中的延伸。因此对于各个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后续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要充分明确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选用文化渗透方法,同时还要引入多元化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以后,传统文化元素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2017(04):130.
[2]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
[3]马君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30):59.
[4]庞杰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