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源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罗中学 516100
摘要
速读法是一种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准确地出声读文章的方法。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反复读古诗文的兴趣,从而从古诗文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提升语文素养。主要组织形式有教师示范激趣、小组接力赛、个人挑战赛等。
关键词:速读法;传统文化;渗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习语文,就是要多读。多读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体悟文章情意。常读常新,几乎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对文章的语意、情感、语气等的理解会不断加深。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古诗文教学,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读得少造成的。然而,面对艰涩难懂的古诗文,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读,从而从古诗文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提升语文素养呢?为此,笔者今年尝试了速读法。
一.什么是速读法?
速读法是一种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准确地出声读文章的方法。“自己最快的速度”是指要尽力读出速度。此速度因文、因人、因时而异,但每篇文章总字数是确定的,理论上都有一个极限值。就像百米赛跑一样,总距离是确定的,然而你最快可以几秒钟内跑完它却是未知的。速读的最大魅力就是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最快速度的极限值是多少,因而会引诱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不知疲倦地去尝试。而在这反复尝试反复冲刺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不断加深的,这样教学目的便达到了。“准确”含义有二。其一,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二,读准情感。速读因为速度太快,自然会削弱情感表达的到位性,正所谓“说的不如唱得好”。但就像弹一首古琴曲一样,同一首《良宵引》,有人弹得慢点,有人弹得快点,但无论多快,对节奏语气的把握还是要有的,否则就不是这首曲子了。读准情感是高级的要求,为求速度,也不宜要求太严。在开始尝试速读法时,为免伤学生积极性,可以少做或先不做这方面的硬性要求。“出声”是指读出声音。因为要快速读,所以声音一般不会太大,但不能没有声音,否则一来丧失了一条记忆通道不利于记忆,二来教师无从评价指正。
二.怎样速读?
就像马拉松竞赛一样,如果事先对路线不了解,是很难跑出速度跑出名次来的。欲速则不达,要想读出速度,就不能一上来就拼命快速去读。亦如吃饭,有很多小沙子在饭里,不好吃又不消化,不利身心。这就必须先慢下来,粗读一至若干遍文章,扫清字音障碍,过了文章大意关,揣摩作者情感,然后才在一遍遍的速读中不断加快速度、加深理解、读准情感。
另外,要注意换气。就像唱歌,一般不可能有足够长的气息让你一口气从头唱到尾。若强行唱下去,一口气唱到最后,气息弱了,声音变了,自己难受,同时也很难准确唱出情感来。就算气息足够,没有呼吸感,这样的歌也是不好听的。百米赛跑尚且有一个不断加速最后冲刺的过程,观众会感受到一个流线型变化的速度,这是百米赛跑的呼吸感,这是美的,而不是一听到枪声就保持最快速度冲到终点。所以,面对表情达意的文学作品,速读,也要根据文章的句意和自身气息的长短合理换气。一般在换段处要换气,有时一段过长且表达了几层意思,亦可在分层处换气,或者一层太长气息不足以支撑好速读,亦可在一层中间再划若干小层(一般以句号为标志处),换气。例如读《陈情表》第一段,在读到“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时可视为第一层,换气;之后到“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为第二层,换气;有人读第二层气息不足,则可在“躬亲抚养”或“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等语义完整处换气。
其它诸如轻读、重读、缓读(为读准情感,需缓读处还是建议慢下来读)、急读、实读、虚读、停连读等,跟朗诵一致,不再赘述。
三.怎样组织学生速读?
(一)示范激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速读,教师和学生最后的差别都不大。因此,教师下水速读得出一个临界值给学生,当堂示范表演,很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五代史伶官传序》《卖柑者言》《过秦论》第四段、《鸿门宴》时,课前都尝试了速读,得出临界时间分别为33秒,43秒,21秒,4分30秒。当堂展示后,学生都很震撼,个个跃跃欲试。
(二)小组接力赛
小组竞赛很能调动学生速读的积极性。在教《五代史伶官传序》和《卖柑者言》时,笔者先做动员准备:示范速读激趣,提前告知要用这两篇文章来举行速读接力竞赛,并有奖品,底线是总时长不能比我慢(这既是给学生压力,也是给学生动力,为的是确保学生能真正借助速读练习,将文章多读几遍),然后利用早读课督促学生备战。那几天的早读课,学生一改往日的阴沉,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地练习速读。教完后我组织了竞赛活动:全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8组,每组派两个代表自由选择速读篇目,依次上台接力速读,由计时员负责计时,最后评出前三名的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整个活动紧张有序,气氛热烈,16名学生又读了一篇课文,其余学生又将两篇课文分别听了8遍,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学生因为速读,已经熟读了这两篇文章,有不少学生甚至已经能背下来了——要知道这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的事啊!往常背文古诗文的艰难和痛苦都被欢乐和轻松取代了!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我赶紧将速读法介绍给年级其他老师,他们如法炮制,均反应良好。
(三)个人挑战赛
个人挑战赛一般没有小组竞赛那么能激发学生热情,故通常不用此形式,但在特殊时期却可以收到比小组竞赛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关注到一个难以认同的做法:每到放假前最后一节课,看到学生归心似箭,无心学习,不少教师就跟学生妥协,纷纷放起各种常常是不适合或者虽适合但学生因太感兴趣而在放假后也一定会自己找来看的电影给学生看。这是放弃了自己的主阵地。
有没有可以让学生同样欢乐同时又学到东西的做法呢?有的。例如,看到学生背《过秦论》背了很久都背不下来,尤其是平时学习不够自觉又因违纪手机被我没收保管到学期结束才能给回的一批同学。我突发奇想,何不利用速读,让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早半天拿回手机呢?于是,上学期放假前最后一节语文课,笔者尝试用速读在班里举办了一次个人挑战赛。首先示范了《过秦论》第四段的速读,然后让学生挑战我,战胜我的可以马上上台领回自己的手机,同时也欢迎其它他同学挑战我,另有奖品。这次尝试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难得的是激发了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他们有的人屡次挑战都未能胜我,但大家均乐在其中,教学效果和欢乐程度,一点也不比看电影差。
四.关于速读法的反思
速读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展时,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速读内容方面。首先最好是文质兼美的多处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文。在文体上,古文和古诗(长篇的,如《木兰辞》《琵琶行》《蜀道难》等)合适,短诗和词不合适。其中,古文比长篇古诗合适,说理古文比叙事、写景、抒情古文合适。篇幅上,篇幅短小的比篇幅长的合适。就像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跑马拉松一样,长篇的古文,学生很难有毅力一次次地整篇挑战下来。所以,一般临界值超过一分半钟的(像《过秦论》《鸿门宴》等),不妨将文章划分成若干部分,依次挑战。
第二,激趣手段方面。除了教师下水示范、颁发奖品、提前领回收缴物等,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把学生个人或小组速读竞赛的音视频传到班级和家长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优酷等视频网站、喜马拉雅听书等音频网站上,让更多的人见证他们的成长,分享他们的乐趣。
第三,速读接力赛方面。选手选派上,教师临时随机挑组员比学生推荐组员参赛好,防止有的组员偷懒。选手人数上,每组四人以上比较合适,若两三个人接力,一来不够看头,二来不能锻炼到更多学生。
第四,个人挑战赛方面。平时读得少语感较差的学生,一般很难在短时内超越教师的临界值。若个人挑战赛主要针对的是这部分学生,为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考虑适当放松速度要求(这有点伤人),或者有意在示范时不着痕迹地慢一点(这算是无形的教学智慧吧),让这部分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用速读法渗透传统文化,有趣、有效、易操作,教师们不妨也尝试看看。
参考文献:
[1]王河.浅谈“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3).
[2]朱笑影.诵读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课程研究,2009(3).
[3]朱光潜.谈读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