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环路行知小学 467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与学习习惯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教师有必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策略,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对基于阅读的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培养朗读能力,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尚未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为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目前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对提升学生的朗读的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对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够促使其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且熟练掌握朗读文章的技巧、能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培养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因此,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对新奇的事物充满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师若想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首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然而,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时内容过于单一,使学生不能更全面的感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种朗读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新课程改革后要求以“生本”教育理念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而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依旧采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展开语文朗读教学,致使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活泼好动,因此,这种呆板的朗读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会使学生丧失朗读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文中的主旨,使朗读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这种教学手段是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再者,教师并未针对朗读教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致使其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的缺点,无法引导学生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达不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并且由于学生不能在自己的朗读学习中发现问题,因此无法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从而降低其学习效率。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地将思维融入到文章当中、提升其求知欲,从而达到提升其学习效率的目的。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智力水平得到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并且学生在专注的进行朗读时,能够使其思维专注力得到培养,因此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水平的提升。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
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促使学生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此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提升【2】。
三、基于阅读的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若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应增加其朗读的时间,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给予其足够的朗读时间,使其在自学中对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提升。为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应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朗读素材,以具有趣味性的朗读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的研究,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得到培养。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将故事的梗概进行大致的了解。学生在跟随教师朗读时,可以将文中的生字及读音进行掌握。然后教师再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最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是促进其形成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还应在朗读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教师可以利用演示课文情景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思想,促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演示的方式来,进行第二自然段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体会群体描写与个体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为基础,促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动人场面,提升其朗读效率。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此方可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
(三)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只是提升学生的朗读基础,尚不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朗读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传授学生相应的朗读技巧,促使学生能够展开更高效的朗读,从而提升朗读能力【3】。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爸爸的计划》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文章进行熟练的朗读后,让学生将自己在朗读中所掌握的方法进行讲述。并对其朗读技巧进行引导,如此不仅可以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和谐师生关系,而且能够使教师及时掌握的学生的学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望着那长长的计划,我试探地问:爸爸,这计划中是不是加一条游泳啊什么的……”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应放慢读速以询问的语调进行朗读,如此更容易投入到文章情景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再者,“什么?爸爸仿佛不认识我似的,瞪了我好一会儿,我定的计划是最全面的”在朗读这一句时,应表现出肯定不容置疑的情感,方能体现出此计划不容置疑的效果。如此学生在朗读时方可正确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且教师的评价方式亦应进行优化。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应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掌握学生在朗读中的不足与优点,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指导其改善不足的方法。如此方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前提,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朗读教学策略,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先贵. 基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 000(024):154-154.
[2] 王南屏.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 课外语文, 2019, 000(006):68-69.
[3] 徐永勤.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分析[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141-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