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言
高店乡中心小学
摘要: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有必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目前,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计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推广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措施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教育重点体现在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小数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更容易地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应用问题。同时,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也有助于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和习惯,使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质量。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计算教学重视度不高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老师并不是专门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组织课堂,只是在教授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时候,教授一些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显然,这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导致许多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
1.2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主体位置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虽然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全程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老师为主体。如果学生的差异没有个性化,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自己的探索和总结。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
1.3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有待提升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作为指路明灯,对学生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学习方式方法方面,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教授的方式方法和思维模式。如果老师的教学素质存在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一些教师在应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创建计算情境
基于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他们对生动有趣的东西更加感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建立生动有趣的计算情景,它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计算教学僵化枯燥的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往往依赖于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计算情境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在商场购物的视频:小明和他的父母一起去购物,他买了很多东西,包括书包、鞋子、帽子和玩具枪。用这样的视频来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根据视频情况,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给定包价55元,鞋价98元,帽子价22元,玩具枪价45元,小明应该给收银员多少钱?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快速投入计算,列出公式55+98+22+45,得到结果。最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看看它们在计算过程中是否容易计算。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55+45正好是100,98+22正好是120,最后100+120就是220,所以计算起来比加数字方便。在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仅通过视频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计算上,还可以通过计算指导让学生掌握更方便的计算方法,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2落实计算技巧
通过计算技巧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计算技能的实施,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计算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思路,或者让学生在计算完相关问题后进行讨论、交流和总结,从而探索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因此,实施计算技能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双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编制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写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就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将一个数加到一个整十几上进行计算。如果公式是27×15,学生可以用四舍五入原理计算:27×15 =(30-3)×15 = 30×15-3×15 = 450-45 = 405。通过这样的技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或者,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要求学生讨论和探索计算技巧。以22×16为例,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计算,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的公式如何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来?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将其中一个数字拆分成整数加一个位数,即22×16=(20+2)×16=20×16+2×16=320+32=352,是非常方便的。在这样一个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自己发现了计算技巧,所以学生对技巧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程度非常高,他们可以在未来的计算过程中熟练地应用这种计算技巧。这样,在整个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施计算技能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3提高计算思维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非常重要。在得到一道计算题时,学生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和思路去解答,从而快速准确地得到最终答案。然而,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或向他人学习。比如在小学数学小数加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强化计算思维,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一个1.25+3.22的十进制加法公式,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指导学生计算。1.小数是什么概念?2.小数加法的计算步骤有哪些?3.小数加法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这样的题型指导下,学生可以在计算过程中产生清晰的计算思路,以及每一步如何计算,让学生准确计算出4.47的最终结果。此外,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探索一些简单的算法,或者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计算公式,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计算方法和步骤。这样,教师可以在有效开放学生计算思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显著提高计算能力。
2.4培养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能算清楚,但最后却错了。产生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好的习惯,经常会犯粗心的错误。所以,培养一个好的计算习惯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非常重要。首先,在书写方面一定要认真。老师在教授数学计算题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标准化书写流程,尤其是竖列计算时很多同学会因为竖列对抗不整齐导致加减错误,导致计算错误。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写作的习惯,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时提醒和督促学生,或者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认真写作。其次,要认真审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一些计算规则时,要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两级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而在带括号的运算中,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内的,再计算括号外的。只有充分加强学生对这些基本算术规律的理解,学生才会在看到题目时不盲目写作。最后,要仔细检查。在计算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检查每个公式,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形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让学生记录一些在计算学习过程中经常出错的习题,详细记录这类计算题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对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是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在生活中也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计算教学引起高度重视,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12):78-79.
[2]闫俊.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9,16(30):172.
[3]王瑞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有效策略[J].新智慧,2019,12(33):55.
[4]王鑫.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0,17(3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