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 鲁阳雄
[导读] 高中物理属于中级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高效培养。
        鲁阳雄
        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638000
        摘要:高中物理属于中级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高效培养。探究式教学法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目前已经深受广大教师认可并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将围绕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相关应用,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期望与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和探究,进而发挥探究式教学法的更深层次的价值和影响。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应用中更为广泛,并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有利性。在高中物理教学的日常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愿性,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可以说,探究式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师上课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水平并因此提升整体的课堂效率和课程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实事求是,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主体和教材知识双向出发,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推动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探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确保情境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计划性。同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从中寻找共性并尊重学生们的个性,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入手来对知识点进行问题创设,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展开灵活的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即获得了物理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在讲到《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这个问题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设置不同的疑问,让学生从不同问题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索和探究。如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跷跷板,想象一下无人使用的时候为什么是平衡状态,而有人使用就会失去平衡,在玩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两边倾斜,为什么呢?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想一下两个人拔河,两个体重一样且使用力气一样的人,会发生什么,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探究,从而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机械能守恒的情况,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二、强化实践教学,发挥学科优势
        在高中物理的日常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强化实践教学,发挥物理学科的本质优势。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和实践性,在物理实验课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要求老师把课堂归还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验能力为基本目标进行教学。
        例如,在《匀变速运动》的实验课上,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实验理论,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提供的材料,自制一个实验装置;之后,教师提出变量问题,先进行对比实验,再仔细观察;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对于讲述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补充。

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和补充作用,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下一步是什么,但是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向对的方向前进。这样的实验课才能够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依次强化学生的记忆。
三、小组课堂探究,强化技能训练
        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合作竞争机制,为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方式是,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课堂探究,在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以及竞争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技能训练。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科学分组,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找出摩擦的影响因素。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理解。如果提议的因素不相关,小组成员会持有相反的意见。在小组中,设立小组组长,记录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变量关系。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了研究性实验。通过反复比较,得出摩擦力与物体与摩擦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关的结论。它与物体表面的光滑度和物体的压力有关,推导了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这里,当群体在探究过程中有不同意见时,教师需要以同伴的形式适当介入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思维开拓新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活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高中物理知识归根究底是来自于日常生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日常现象来对书本上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同学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生活中的教学实例能够引发同学们的共鸣。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同学们对于生活的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同学们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授的课程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书本上给出的探究方法,包括解析法和图像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给出相关的问题。例如,当同学们在家里拿到一个新的干电池,它的内阻其实是非常小的,因此测量难度比较大,那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测量呢?假如在家里,物理器材不足,又想要测量干电池的相关数据,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使用电压表或者不采用电流表,那么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合理实验并得出测量结果呢?根据生活的实际内容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改变实验难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动手能力将大有裨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影响到学生长远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优秀的思维习惯,活跃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广泛推广,在符合一定的逻辑和探究一定的策略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读书文摘(中), 2019, 000(002):1-1.
[2]韩亮.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2):7-7.
[3]马婧艺. 浅析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