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 任青洋
[导读] 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数学知识。
        任青洋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环路行知小学     467000
        【摘要】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数学知识。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尚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阶段。因此,在学习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时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必要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来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本文就如何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优化课堂;直观教学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段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由于教师未能利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思维,致使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知识。因此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数学课堂进行优化。学生的感性经验能够影响抽象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之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能力。
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间缺少沟通,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其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当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时,往往会无法集中精力、产生厌学心理。然而教师并未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再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未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法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教材知识,致使本就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难以理解,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二、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一)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好奇心理比较强,因此特别喜爱参与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应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收集和分类整理数据的能力。可以安排学习小组针对同学的性别、年龄及爱好等进行调查,并制作图表进行分类统计。学生在收集图表信息的过程当中会与同学展开交流,能够促进其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以往在进行此类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往往采用口述的形式展开,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的掌握。这种以学习活动来展开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直观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有效的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进行知识的积累,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二)利用直观演示法,调动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形式充分的发挥了直观教学法的优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多媒体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由于学生仍处于具象思维期,因此很难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演示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的方式掌握余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够获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感性经验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1】。在展开认识图形的教学时,一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法不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图形的变换,就很难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三角板、直尺等具体实物,然后再以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实物转换为图形。如此可以积累学生认识图形的经验,促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情中提升能力、获取知识【2】。因此,直观教学法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四)直观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间的互动不足,造成了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直观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知识的探究。例如:在展开《元、角、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制作元、角、分的教学纸币与硬币,然后在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小红和妈妈去逛超市,在超市当中有许多玩具与零食,小红挑中了一颗棒棒糖。这颗棒棒糖需要一元钱,请问小红要怎么给售货员阿姨钱呢?有的学生说:给她一张一元的,有的说:两张五角的。由于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当中有学生喜爱的元素,因此其就会将自身融入到情景当中,展开对问题的思考。这种具有趣味性的直观教学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直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走思的情况,或者是不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例如:在《认识方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描述方位的成语有哪些?如此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当学生认识方位后,可以向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位于学校的哪个方向?如此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适时的提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教师计划的方向发展【3】。
(六)直观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学科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研究材料,安排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如何正确的找到对称轴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教师可以将“如何寻找对称轴”作为研究命题,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颜色的彩纸,并将彩纸裁剪成不同的形状,让学生动手实践,以对折图形的方式找到对称轴。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掌握对称图形的方法。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能力。因此,直观演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晓俊.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5):0012-0012.
[2] 陈静.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神州, 2017, 000(030):23-23.
[3] 王艳.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 000(008):115-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