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中渗透的素质教育之探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陶艳艳
[导读] 特别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音乐欣赏已越来越被音乐界所重视,而素质教育已逐渐在音乐欣赏中“听”、“想”、“辩”、“动”、“唱”、“情”等方面渗透。就此,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陶艳艳
        平顶山市湛河区姚孟小学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在音乐教学中,恰当的音乐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提高及发展。特别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音乐欣赏已越来越被音乐界所重视,而素质教育已逐渐在音乐欣赏中“听”、“想”、“辩”、“动”、“唱”、“情”等方面渗透。就此,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一、音乐欣赏中的“听”——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有声的艺术,而声音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音乐的语言是情感的。音乐课在传授知识同时,必须训练音乐的耳朵,启发学生进行形象的思维。“听”音乐,能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情境,通过直觉感受乐曲的情绪,有利于认知的发展。但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局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了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
        “听”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形象而又系统的音乐知识,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音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二、音乐欣赏中的“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展思维能力,这对音乐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让学生“想”有目的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个表现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与音乐作品本身所赋予的情感内容产生共鸣。如听了《摇篮曲》后,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去想象,小宝宝甜甜地睡觉时一副恬静、优美的图画。又如欣赏完《龟兔赛跑》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兔子赛跑会输给乌龟,让学生懂得骄傲会使人落后,虚心会使人进步.
        音乐欣赏中的“想”是具有音乐特点的思维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经历了困惑、疑虑、喜悦和激动的情感变化,获得了大量的音乐知识和欣赏音乐的经验,形成了活跃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音乐兴趣从而促进了音乐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
        三、音乐欣赏中的“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辨”是音乐欣赏的深入,对学生来说,唯有通过“辨”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如教师在弹奏进行曲时,不断出现力度强弱、速度快慢的变化。让学生辨别速度变化时,仿佛队伍走得很急或很慢;强弱变化时,好象队伍由近至远或由远至近。再如通过欣赏《小白菜》和《我们多么幸福》来辨别两首歌曲不同之处;《小白菜》速度较幔,情绪忧伤,反映旧社会儿童的苦难艰辛;《我们多么幸福》速度较快,情绪活泼欢乐,反映新社会儿童的幸福生活。
        通过一系列音乐欣赏中的“辨”,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辨别分析能力,增强上好音乐课的信心,这是音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四、音乐欣赏中的“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欣赏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音乐欣赏是听觉能力的训练,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一动,做一做,来加深对音乐内容及情绪的理解,这比只听的效果好。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教进行曲时,可让学生边走边听,通过亲自动作,来体会乐曲的雄壮有力;教《摇篮曲》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一做拍娃娃或摇摇篮的动作,然后自己绘画出表现乐曲基本情绪和内容的图画,从而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又可以在学生具有一定演奏能力和欣赏水平后,让学生自己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的伴奏,选配什么乐器等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为欣赏的歌曲伴奏。而且我还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即兴表演,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例如欣赏《赛马》时,我让学生用身体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使他们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学生的“动一动”也是他们自我欣赏的过程,通过“动一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音乐欣赏中的“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不同的歌曲与乐曲的特点,最好能让学生唱一唱,尤其是低年级歌曲以声乐为主,更适合学生边唱边欣赏。如果遇到乐曲欣赏,同样可以哼唱有特点的主旋律,加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记忆,使学生走出不完善的“感知”状态。如四年级音乐课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在让学生唱一遍,通过那激昂鼓舞人心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那抗战岁月的苦难和艰辛,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要以英雄前辈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音乐欣赏的“唱”有利于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六、音乐欣赏中的“情”—是学生实施美育的最好形式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的传递”。音乐欣赏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体验音乐的情感。而音乐史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史诗,充盈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洋溢着人民的智慧。例如在欣赏《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时,教师应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经过,来启发学生的“情”,让学生知道这些歌曲是在抵抗侵略,挽救中华民族的烽火年代产生的,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保家为国的战歌,同时,结合贺绿汀、聂耳、冼星海等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介绍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欣赏中的“情”,充分调动了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使他们获得健康的感官享受,获得高尚心灵和美好思想的熏陶,这是一个由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逐步提高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完备的音乐审美结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欧洲人认为欣赏音乐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中国人说欣赏音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的确音乐欣赏教学在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对音乐整体的感受能力与音乐作品所赋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且在欣赏教学中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达到崇尚的思想境界。人们重视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中的渗透,就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吴斌,金亚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与你同“聆”》 伍娜 四川文艺出版社
        [3]《音乐美学教程》 ? ?张前??? ? 上海音乐出版社
        [4]《小学音乐教学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