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雄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第二小学 533300
摘要:新课程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随着体育学科在教学实践中经验逐渐丰富,教学理念逐步夯实,小学体育课堂可以引入并且积极开发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面对广大小学生群体,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成长需求,还应兼顾小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训练与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创新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堂优化
引言
体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做好对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和优化,是改善小学体育现状、推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予以实现的重要方法。从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侧重传统教育模式,这让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始终无法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同时也无法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为了改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做好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成了主要教学工作,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产生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借助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对于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忽视体育爱好的培养,只是呆板的进行授课。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结合新时代发展对学生的需要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积极促进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以体育课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体育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在素质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从内心深处抵触继续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放松和玩耍的课程,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对于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缺乏兴趣,由于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未能关注到学生的这些特征,在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未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发挥。
(二)缺乏体育课程特色
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大纲和体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一到六年级学习的内容相差不大,这使得学生在长期重复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缺乏建设特色体育课程的意识,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需求。因此,只有教师关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体育课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创新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优化
(一)采用游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堂体验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因为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并带给他们符合自己能力的体验。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游戏是他们探知生活、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游戏的有效融入,让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并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我就运用游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并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开展,教师要注重足球技巧的教授,但在教授学生足球技巧的同时,教师要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足球技巧,教师可以将足球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足球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趣味化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掌握足球技巧的同时,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空间
在全新教育环境下,小学体育课堂可以实现更多元化、更丰富的教学创造,除了以小学生兴趣和爱好为基础之外,体育课堂还可以尝试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平台、新的教学模式,让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空间更加宽广。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更多的体育文化,了解更多的体育历史,这可以让他们对体育运动有更加理性的思维、更加成熟的想法,激发他们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小学体育课堂还可以摆脱课堂场所与空间的局限,在课外活动中延展教学活动,开发新形式的教学内容,如:在周末组织一场运动比赛,让学生和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在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亲子活动的快乐,也会慢慢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他们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都会慢慢适应体育运动,并且在回归课堂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并不需要拘泥于规则、规范,而是要寻找更适合小学生群体的体育运动方式、体育知识教学与传播的方式。只要让小学生更好地去接受体育运动、拥有体育兴趣和爱好、建立成熟的运动思维,体育运动教学就是有意义的,它就能成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大助力。
(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综合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设计科学的体育活动,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授课活动中。一些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较低,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意设计游戏比赛时,前期要以简单的技术动作为基础,促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然后选择比较平坦、开阔的场地,并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学生问:“什么游戏啊?”教师将游戏内容介绍给学生:“同学们,这个游戏叫‘快乐运球’。首先,一组的两个学生背对背,并将篮球夹在背部中间,其间手不可以接触到球。当听到‘开始’口令时,两人便从一端将球运到另一端,哪组运的球多即为获胜。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运球能手’的称号和公开表扬,失败的学生要为全体同学展示一项才艺。”介绍完毕后,教师问学生:“你们都听清楚了吗?想玩这个游戏吗?”学生回答:“听清楚了,想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玩“快乐运球”游戏。
结束语
总之,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进一步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优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还能够为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负责人,其必须要在全面了解学生认知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统筹化设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臻祥.从创新角度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36-37.
[2]王贵斌.从创新视角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20(64):125-126.
[3]刘清正.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优化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7-8.
[4]张荣森.从创新角度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优化的策略[J].黑河教育,2020(04):75-76.
[5]宋鑫.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