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玲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中学
摘要:历史科目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其中,“家国情怀”相比其他四大素养,更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是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体现,教师尤其应当落到实处。本文就家国情怀视野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家国情怀视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实践研究。
引言:
“家国情怀”这一概念来源于“家国同构”,其内涵主要可包括忠孝一体、民族文化认同、集体意识下的国家归属感等几个方面[1]。家国情怀教育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信息时代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心智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的当下,尤其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初中历史科目中与家国情怀存在一定联系的内容非常之多,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挖掘与科学地运用。
一、确立情感立意,渗透家国情怀
为充分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在初中历史课堂之中,教师不妨从确立历史课堂、历史知识内容的情感立意着手,自然而然地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于历史课堂之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2]。另外,初中生正处于步入青春期、需要充分的情感体验来满足人格健全的需要的时期,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以历史知识唤起学生对家国情感的共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质量。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课堂立意设计为“孙中山的救国梦”,并借助相关的历史教学资料,让学生充分体会孙中山先生从确立救国梦、到在现实中不断砥砺前行地实践救国梦、到最后成功实现救国梦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孙中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宽广胸襟与敢于革命、敢于挑战的实践精神产生思考,对孙中山的爱国情怀产生共鸣。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将课堂情感升华到“珍惜革命先辈的成果,奋发图强刻苦读书,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层面,推动学生树立更进一步的报国梦,升华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
二、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家国情怀
在历史科目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起深厚的家国情怀意识、浓烈的国家认同感、国家自豪感与报国意识。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让历史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事件所处时代背景,并对历史事件、历史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最终深化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巴黎和会的照片、影像资料,尽可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教师尤其可以为学生展现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发言资料,并引领学生代入顾维钧,对中国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刻的体会: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据理力争捍卫中华民族的权益与尊严,当日本代表提出要继承山东的权益时,顾维钧愤然回击:“西方人对耶稣的信仰和中国人对孔子的信仰对比,西方人不会放弃耶稣被钉死的耶路撒冷,中国人也不会放弃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教师可以着重带领学生赏析这份发言,激发学生的爱国荣辱心,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报国情感。最后,教师可以将课堂引向与学生生活更为贴近的时事新闻方面,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近年来形势严峻的我国台湾、西藏等地区的主权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家国情怀。
三、引入名人案例,深化家国情怀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在历史课堂中不应当只局限于对学生的情感价值教育与历史情境创设,还应当不时为学生引入一些具有深刻家国情怀教育价值的名人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伟人的先进事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对国家的自豪感、认同感与报国意识。在这一方面,历史科目中的教学素材非常广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与运用。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林则徐的实例与相关的历史知识展开分析。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自主对教材展开探究,例如:林则徐开展虎门硝烟的原因是什么?鸦片为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林则徐是否考虑到了虎门硝烟的后果?林则徐具有什么样的先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对第一问与第二问展开分析中,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探究,会充分明白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在鸦片融入中国,对中华民族百姓的精神与体能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的背景下开展的;在对第三问展开分析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英国历史学家马士对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即“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对这一观念展开辨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观念是错误的,因为鸦片战争并非是因虎门销烟造成的,而是英国不满于虎门销烟后中英贸易的现状而挑起的,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在对第四问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到林则徐身上含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先进品质,从而产生对先进人物的崇敬之情,自觉地对我国伟人身上的爱国情怀展开学习,进一步深化爱国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作为历史科目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初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应在课堂中加强对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外,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尽可能探寻出更贴合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爱国情怀发展需要的教学手段,让家国情怀教育真正渗透入初中历史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促进学生的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善勇.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J].教师,2017(16):64.
[2]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