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 王德旺
[导读] 历史科目,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决定着学生对于国家历史发展前程的正确认知。
        王德旺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江东中学  
        摘要:历史科目,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决定着学生对于国家历史发展前程的正确认知。而新时代的发展,更是给人才的综合性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在课堂上,不能只简单的讲解相关史学知识,更应科学合理的渗透相应的家国情怀,确保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也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有效渗透
        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让家国情怀得到有效地渗透,教师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探究,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与理解,以保证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将讲解历史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有很强烈的应试化教育味道,并不能起到引起学生深刻思考的作用,于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加之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该将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化改革,使自己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更加能够符合国家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还要适应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能力要求等等。教师通过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将家国情怀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家国情怀渗透进历史的教学中。例如:在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師首先应该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明确丝绸之路的发展起源,通过学习了解到丝绸之路是西汉汉武帝的统治下,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下而开创的,这一事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强了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展,学生们在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之后都深受历史文化的感染,结合当前新时代“一带一路”的重要思想,时政结合,更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以教材为根本,探寻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初中历史教育渗透家国情怀,教师首先应深入挖掘教材,探寻家国情怀内容,发挥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便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就此强大的中华民族衰败下来。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历史事件,在历史中反思国为何会沦落,家亦随着国的衰败而支离破碎不再完整。鸦片好比一把尖刀给我们的国豁开一个口子,西方国家利用鸦片毒品麻痹国人神经,摧残国人意识,又将大量的财富掠夺,使我们的国在顷刻间被抽筋拔骨、风雨飘摇,再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等,给我们的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耻辱的一笔。教师引导学生借历史思索今天,西方国家将鸦片作为武器不费吹灰之力便使我们的国分崩离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国际禁毒日的由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清楚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毒品不但消磨人的意志,更会威胁国家的安全。历史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应该教育学生应坚决杜绝、远离什么,铭记历史教训,也知晓在满满历史长河中为了国家和人民苦苦求索、负重前行甚至英勇牺牲的伟大的人们,学习他们的精神,领会学习历史的重要意图,从而在面对事情时能有自己正确的判断,不被左右,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处于今后的任何时代,都要在胸中拥有家国情怀。


        三、在中外历史对比中积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通过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了解分析可知,除了包含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外,其中还需要学生掌握国外的发展历史。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外的历史对比来更好地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中外对比、理性思辨,可从中提炼养分、摄取精华,用世界的眼光熔铸“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下的家国情怀。举个例子,当学习“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这节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日本幕府统治讲起,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迁移,结合我国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国内的各阶级各阶层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觉醒,带着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情况、文人志士的奋起等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实现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也可以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把我国的历史与国际背景有效结合,如把五四爱国运动放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中来探讨,让学生理解“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启发学生要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担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四、联系实际生活,渗透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历史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则很难调动学生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会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觉得那些都是过往的事件,和现在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甚至会形成一种学习历史知识只是为了应对考试、不具有什么现实的意义这一种错误的观念。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深挖历史事件,与现在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把历史和现实进行巧妙的联系,向初中学生渗入爱国情怀。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甲骨文和魏晋书法艺术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再与我们如今的汉字相结合,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汉字的由来与其形成的过程,认识到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灿若星河,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既要为古代中国人民的接触智慧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外来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汉字的趣味变形艺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求知欲,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我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语:
        家国情怀是渗透于人民内心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中华儿女报国、强家。教师在学生成长路上起着引导作用。为国家输送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家国观念。
        
        
        参考文献:
        [1]杨斌.对学生学习兴趣指导的实践与探索——以初中历史课堂为例[J].才智,2020(34):138-140.
        [2]梁保国,吴艺仪.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例[J].林区教学,2020(06):88-90.
        [3]李莉娟.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才智,2020(15):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