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朱光会
[导读]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朱光会
        济南市钢城区颜庄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学生是现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主体(主人),老师只是起到带头和指导、点拨学生的作用,上好一节体育课教师就必须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积极主动;自主学习;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据调查,近年来学生体检完全合格率越来越低,学生耐力素质一直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怕苦、怕累、怕晒,特别是在田径课中尤为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改革中,努力尝试、探索更新、更好、更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现就在人文化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与做法。
一、思想重视,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
        体育能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增进友谊,学会公平竞争,提高抗挫折能力,体验成功与喜悦,陶冶情操。每学期初,体育教师都要向学生开展体育与健康之类的宣传活动,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平时学生体育课成绩与学生身体状况的关系来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最重要的是健康”以及“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让学生知道体育对健康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从而促使学生为强身健体而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二、严而有爱,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活动都在室外进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教师必须严格的进行体育教学。同时,为给学生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更要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现状、心理健康状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不太爱动,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更要给予关爱,运用引导、启发、激励、帮助等手段,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用自己的言行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进行活动,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部谈不上快乐,快乐体育就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因此师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三、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教学方法、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又开拓了学生思路。在教跑步课时,教师设置了 “腿向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体育运动项目中有些是模仿动物的动作?”等等一系列有目的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又如,在教小步跑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马在跑步过程中,以大腿带动小腿、伸膝、蹄趴地,频率快而轻松的动作。同学们边想象马在奔跑时的动作,边自己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及时纠正错误,教师正确的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四、创新思维,有趣味性的安排练习
        学生练习是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技术形成的基本途径,把练习设计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以前体育课枯燥乏味的运动练习,使学生厌学,练习不积极主动,并且找理由拒绝练习,效果不佳。所以,设计学生练习方案时要做到活动练习多样化,趣味化。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我就安排了模仿练习、自己练习、小组合作练习等,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期间老师运用精讲、示范、点拨和整体提高等方法指导学生练习,效果极佳,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时也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学生练习的方案。既不让学生感到练习的枯燥乏味,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锻炼,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增强身体素质。
五、创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要灵活的选择并创造性的整合、使用教材,力求创新教学,寓教于乐。如,为培养学生的躲闪能力和灵敏性,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扔排球的游戏,游戏方法:将学生均分为两个小组,划定一定区域。一组同学在区域内任意跑动,开始记时后,另一组派3名同学分别手持排球扔向区域内同学,被球击中的即退出比赛。等到区域内同学全部被击中退出比赛,停止记时。再换组同学扔球。在区域内坚持时间长的一组获胜。 游戏规则:投球必须向腰部以下。被击中者和跑出区域者自动离场,老师监督。


        再如,为发展速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迎面接力赛游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两组,相距30米,面对面成纵队站立,一组排头持球站在起跑线后。教师发令后,排头迅速起跑,将球交给本队另一组排头,然后站到排尾,依次进行,每人都跑完一次,先跑完的队为优胜。要求接球时不得越出限制线。球必须交到手中,不得抛接,掉球时由本人拾起。这样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为“快乐体育”营造了教学环境,为“成功体育”作了良好铺垫,使学生在自我探索、追求成功中,体验出快乐与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给学生课堂学与练的方法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会学”知识,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知识,更能理解知识;掌握了练习的方法就能很快的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能学会自觉学习、自觉的锻炼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技能,教材是学习的材料,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有目的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看、听教师讲解和示范,加深自己对动作的记忆,并形成初步的动作雏形。如:立定跳远动作,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自学,并模仿小动物的跳,学习基本的跳跃动作,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一步掌握动作的要领与方法。最终掌握立定跳远的进本动作。通过尝试,这种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一种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体育教学德知识结构虽然有点复杂,但是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分,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又要想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要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练习的方法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程度,同时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法组成练习小组来练动作,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组织学生互比互练得方法来促成学生对体育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七、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空间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程度和运动量,学生参与性高,通过游戏教学也能保障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并且游戏的难度教师和学生都能控制,不会产生疲倦感和厌学感。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以游戏的方法来练习动作,学生更能接收,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容易投入,兴趣大,气氛活跃,即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八、科学评价,延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过去的体育课上,老师上完课,简单几句话,总结之后就可以下课了,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的结束而结束,没有延续下来。再上课时,又要做大量的工作,显得费时费力。但如果老师注意评价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新课标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这些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评价,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是延续学生积极性的良方。在课上,我经常用等级分评价,也经常进行学生间的互评,这些评价以肯定优点为主,在教学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科学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程度,对自己有信心,这样他的积极性就会继续延续下去,学生心中有目标,下一节课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这就是评价的推动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对知识点的简易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机会,这个机会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在课堂中要真正做到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人文化的教学环境,灵活合理的选择、整合、使用教材,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的体验和发展,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身心基础。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教育》
        [2]《体育教学与研究》
        [3]《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
        [4]钮文胜《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考试周刊》2011年,第58期150页
        [5]高春良《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考试周刊 》2011年,第58期151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