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通用技术探究式学习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 倪春生
[导读]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倪春生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摘 要: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富有人文精神的课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采取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技术实践中积极参与、不断创新,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通用技术;探究式学习;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它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又应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度把握教材,引领探究    
        通用技术学科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势必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教学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采用的是2+7的模块式课程,总体分析,这九个模块几乎涵盖了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而庞杂。作为每一位通用技术教师,自己都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和操作技能,更何况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深度把握几个你所掌握的模块内容,在综合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学科特色,为学生创设探究学景,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达到知识与技术的融会贯通,体现技术的.“通用”性。例如,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就以两个同学为一组,发给每个小组一段铁丝,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个衣架。同学们在原有衣架的思维定式基础上,做出了各具特色的衣架。教师组织大家精心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及其逻辑顺序。通过利用生活实例,让同学们自己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初步探究和体验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设计的形成过程、设计的交流与评价。以此,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双提升。又如,在做悬臂梁的抗弯曲试验时,我给每个小组提供3张A4纸,首先让学生制作周长相同,截面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纸筒来做试验。在我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操作此项技术试验,感受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探究教学的有趣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技术思想方法,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即:结构的截面形状对结构的强度的影响。
        二、开放课堂学习,创建探究平台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由于信息的多元化、主体的差异化,我们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学习空间,才能使主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体现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材料的开放性,努力构建民主的、双向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尽量排除教材定论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思维上M量发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合作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身边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有一个女生列举了做一道菜前期准备工作的流程设计。她把做一道菜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顺畅,也很有道理。原来她父亲是个高级厨师,在平时做饭时,她经常帮父亲做些做饭前的准备工作,感到流程设计的很重要,同学们听了也很受启发。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率
1.质疑问难,引导探究
课堂交流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更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助推器。通过质疑问难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探究者的不懈努力。例如在《控制与设计》的教学中,笔者引入楼道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这样浪费电。怎样才能达到白天即使有声音灯也不会亮的目的呢?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当学生比较困惑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以提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控灯,满足了设计要求。这一例子说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分组协作,促进探究
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现在往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参与,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等被动的学习环境下,长此以往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分组合作,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促进探究过程的有效开展。例如在讲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时,笔者采用6―8人为一小组,模拟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自由畅想,对老师提出的课题进行设计。如小黑板擦的改造,有的小组就设计了静电除尘装置,用来减轻粉笔尘,甚至还有的同学建议安上小滑轮,减轻老师的用力等等,达到了集体开发智力的目的。课中由于各小组有了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就更加的浓厚了,效果就自然要好的多了。在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汇报了自己探究成果,整个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特别是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由于有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挖掘生活实例案例,明确探究的方向   
生活中,有许多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富有时代气息,因而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探究者的不懈努力。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中,讲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时,笔者让学生寻找身边有哪些符合人机关系的地方、哪些做得不够,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从教室中吊装的电视、走廊的声光控灯、宿舍的床护栏、梯子,再到楼梯的扶手、台阶的防滑凹条、甚至窗户的防护栏等等,学生畅所欲言。有部分同学还用相机将生活中反映人机关系的图片发到教师的邮箱。这一事例说明,“学生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花瓶,而是一把等待被燃烧的火炬。”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可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目标,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都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它的成效不在于学生是否能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在于是否能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国民综合素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冯慷.不同类型课程中探究学习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2、顾建军.技术与设计2[M].江苏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