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生作文兴趣能培养起来吗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陈志容
[导读] 评论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陈志容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
        评论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论述消除负面影响的良方——让学生在作文中产生兴趣,并具体论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 作文   体校生  
        中学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话教学、说话教学和语文知识教学等。抓好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提高。加强作文教学,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贯被所有的语文教师高度重视,但它又从来都是一个难点,令千百万语文教师为之困惑,也令千百万学生为之惶恐。这“迷津”究竟在哪?
        不妨先看看从过去到现在一直盛行的作文教学模式:第一步:教师讲解写作理论,诸如开头要点题、头尾要呼应之类的。第二步: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要求、规定的题材,甚至是规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合,写出有规定字数的文章。
        如此多的“规定”使得学生作文的兴趣全无,作文的动力并不是来自学生本身,而是教师和卷面,学生作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得到分数。写作文成了被动的行为,是为作文而作文。这哪还写得出什么好文章?多少平时活蹦乱跳、口若悬河的学生在我们作文课堂或考场上,变成了“白痴”,不会写作文了。即使偶你出得来一两篇好文章,也只是我们评卷教师以为的所谓的“好文章”,那不过是几个善良的学生为了迎合我们教师的口味所编的一些瞎话而已。如某年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题,所有考生的命运突然一下子变得那么的惨不忍睹:亲人谢世,父母离异,家人下岗,重病住院,高考落榜,失足落水,甚至还有学生编出“惨遭电击,失去双臂,用脚趾夹笔答卷”的故事。
        普高生作文还是如此,体校生作文似乎更槽,他们的文化基础只有小学水平,他们的作文立意不深,材料不新,文字不顺,他们会把“进步”写成“进部”,“购物”写成“勾物”,“仍然”写成“扔然”,“淘汰”写成“讨太”,“噩耗”写成“恶号”。他们谈“作文”而色变,对作文不同程序地存有心理障碍,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写好作文。
            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文章不是写作理论的创造物,文章更不是写作技巧的堆砌。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一篇好文章,它的思想、情感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是第二位的。技巧服从于思想感情的需要,而不得服从于写作理论的规定。所以,语文老师不一定会写文章,中文系的高材生不一定能成作家,思想家不一定念过中文系,却能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
        可见,语文老师作文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由地“抒情、表意”,写其想写,说其想说,要让学生在作文中产生兴趣,再在兴趣中作文,从而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以为:
        1、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让学生放胆作文。
        平时,我们很多教师总在慨叹:现在的学生没有生活,作文无话可说,最多只会把爱迪生、张海迪等人的事例来回倒腾,哪里谈得真情实感。
        其实,生活人人都有,写作的材料人人都有,问题在于一般人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思。学生也一样,学生有学生的生活,学生有学生的世界,学生有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也可以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这些都是他作文的材料。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我们老师没让他说,没有引导他说,只是给了他一堆无用的理论教条。对于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来说,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放手让学生写,让他们大胆写、自由地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一则要明白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家不是教出来的,靠传授写作理论、写作技巧是培养不出作家的。二则要理解学生放胆作文后出现的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离奇古怪的东西。我们完全不必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这很正常,正表明学生需要教育、需要引导。但教育和引导绝不是限制和束缚。事实上,这其中的一些所谓“不健康”,所谓“离奇古怪”,未见得果真如此。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与学生之间在思想情感、思想方法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差异。我们并不是真理的化身,而他们却实实在在是社会的未来。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考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可以突破某些常规思路的束缚,在作文中展现新的意念或意境,并有利于作文兴趣的产生。
        2、转变作文训练形式,努力设计训练规格。
        有两个共通的事例引入深思:一是过去每当我们布置作文,要求“字数不得少于600”时,学生总是一片“呜呼”“唏嘘”声。二是我们所教过的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大都比较喜欢读书,也比较喜爱写作,但并不是喜欢老师要求写的东西,而是喜欢写日记、感想等。由此,我想:我们应该转变作文训练形式,少写限料作文,多写话题作文(如以“音乐”为话题),少写字数不少于600的大作文,多写日记、感想等小作文。如此转变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不致于把作文当作一种负担。
        至于为学生作文课堂设计一种有趣的、科学的、具有诱导意义的“训练规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对于我们体校作文教学来讲,则是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包括作文基础)实在是太差了。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向学生灌输那些似是而非的写作理论,而是把写作的理论或方法化成一系列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程序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具体的写作中摸索规律,熟悉并且掌握之。
        3、提倡课外阅读,允许作文模式化
        课外阅读之于作文水平提高,其作用是不言而喻,非常重要。无需我多谈。
        至于“允许作文模式化”,这一观点,恐怕就有很多同行大呼不可了。这里我需要明确一个认识:我所讲的“模式化”只是套用他文完善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安排,与“抄袭”有一定距离的。现行教材,大都是名家之作,是文质兼美的。我们应尽量利用教材的优势,积极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产生每类文章都有其可循之规的感觉。如写人的文章,它们的可循之规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行为、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品格及内在的思想感情。学生一旦领悟和掌握了这些可循之规,写起写人的文章就不难了。虽然文无定法,但不同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定的模式。我总认为,像我们体校那些作文不知何物的学生,若能记住几个作文模式,也是难能可贵。学生心中有几个作文模式,对作文的畏惧就会有所减轻,对写作或许也会产生试试的感觉。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作文模式”对体校生来说也就是实用的作文知识。时间长,训练多,掌握的模式也就多了。学生掌握多个作文模式,或多或少增强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体校生源差,是事实;体校生作文基础差,也是事实;但通过培养其作文兴趣,达到能写作文、写好作文的目的,将来也应该成为事实。
        最后引《心理学》的一句话算是对本文作结:学习兴趣能使整个学习过程得以改善,并使学习成为一个令人愉快、更有意义的过程,它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最直接、最经常、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参考书目:
        《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学校应用心理学》(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9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