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非遗文化,校园多姿多彩——让《布马舞》进校园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洪汉群
[导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沉淀下来的历史宝贵财富。

        洪汉群
        (广东省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饶平 515700)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沉淀下来的历史宝贵财富。《布马舞》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亦需走进校园,进而才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散发无限光芒。本文就目前布马舞在校园发展现状、创新教育策略,独特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助力布马舞在校园蓬勃发展,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人才辈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校园推广、创新发展
        一、紧抓舞蹈历史和国家政策指引,让非物质文化进校园坐上“时代高铁”
        1.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让布马舞成为幼儿园、小、初、高校园亮丽的风景。
    2017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丰富拓展校园文化。”2018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回应课后“三点半现象”时,强调“拓展校园文化”。这一系列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发展方向的建议正是我们推进《布马舞》进校园工作的定心丸。结合我在高中多年任教经验,紧跟国家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向才能保证《布马舞》宣传教育工作不偏轨、不变味。
        举个例子,我在职中宣传布马舞文化的时候,一定会首先研读相关政策文件的内容,悟透其精神本质。比如说要仔细思考活动开展的形式、受众人群、要达到的效果……根据政策文件指示精神,然后我再结合与其他老师交流沟通的经验设计宣传活动形式,最后,根据学生爱好设计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每次布马舞文化宣传活动总能取得圆满成功。
        2.善用历史宝库,创新展现舞蹈魅力
        在推进《布马舞》进校园的工作过程中,广大教师应用新视角、新方法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焕发无限生机,进而帮助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优秀学生,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终极目标。
        例如,针对幼儿园学生,根据他们天真可爱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游戏互动的时候融入《布马舞》文化。比如说布马舞的由来、趣味动作、学习技巧。对于小学生,他们具有好奇爱玩的特点,老师可以让他们组队比拼布马舞、画布马、贴布马、做布马。初中生具有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布马舞的起源、动作、阵形、道具、服饰入手,给学生进行当场示范。对于高中生,结合我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高中生具有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特点。我在学校经常与体育老师进行合作,让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享受精彩的布马舞视频,让他们从内心对布马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每次学校节假日活动,我会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布马联谊舞,让师生关系在多彩的舞蹈中不断加深,同时也可以缓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压力,最终,我们便可以实现布马舞在校园被广泛传播学习的目的。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布马舞文化发展造沃土
        1.提供可靠制度保障,为布马舞打造精彩舞台
        在推进布马舞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如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一系列工作。只有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并与爱国主义教育、家庭观、爱情观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进而让布马舞文化真正走入校园,深入人心。最终在校园长久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我们学校与政府进行深入合作,多方筹措文化建设资金,鼓励师生申报相关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利用学校争取的政策资源,我在学校经常和学生一起学习布马舞文化,我们以精彩视频、图片、电影……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然后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看法观点。我通常会询问学生,通过舞蹈你们能看到它有什么文化特点?经典动作的寓意是什么?最有趣的部分是哪里?……学习思考同步进行才能让学生从布马舞学习中有所收获。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布马舞文化传播拓宽道路
        当今时代,互联网、手机、电脑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利用网络资源对布马舞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布马舞文化影响力效果十分显著。我们在进行学校网站主页设计的时候,可以融入一起经典布马舞文化。比如说将布马舞图片放到学校网站主页,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精彩布马舞视频,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们可以不断扩大布马舞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布马舞,爱上布马舞。
        总之,让布马舞走进校园,进入师生的心中,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方法、策略,并与社会大众共同努力,深挖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宝库,最终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构建多彩文化校园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明.基于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6):224.
        [2] 陆锋.保护非遗从娃娃抓起——谈苏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进校园[J].北方音乐,2018,38(15):18-19,21.DO:10.3969/j,issn.1002-767X.201
        8.15.019.
        [3] 钟萍.“非遗进校园+幕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C].//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2017:382-385.
        [4] 金星.基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施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109-110.
        [5] 姚松奇,陈晓.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8,35(5):104-107.DO1:10.3969/j.issn.1007-9149.201
        8.05.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