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历史学习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陈水土
[导读] 学习的历史学习问题如何有效转化为课程资源?本文从丰富教学内容、实施探究学习、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个性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陈水土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浙江 衢州 324006)
          【内容摘要 】学习的历史学习问题如何有效转化为课程资源?本文从丰富教学内容、实施探究学习、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个性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学生问题   转化   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际效果。学生的问题是一种可贵的学习资源。通过收集学生历史学习中问题,进行系统提升,可以把它转化为有效课程资源。
一、根据学生问题,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拓展教学内容,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度。例如在高一近现代史《抗日战争》学习后,学生对日本深恶痛绝,对日本当前的右翼言论更是愤慨,但有好几位同学提出问题:“对日本的“右翼势力”、“教科书事件”、“小泉拜鬼事件”、“美化战争问题”和“日本入常问题”不是很了解,希望老师更详细地介绍。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深刻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把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极好契机。
        教师及时根据这一问题去拓展教学内容。开设了一堂讨论课:《让历史插上现实的双翼》——“让历史告诉明天,从日本侵华的余波谈起”。在师生共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中日关系中的时事、关注焦点问题的讨论,将历史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推动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热情,从而达到“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启迪明天的功效”。在教学拓展中,学生更深刻领会了中日关系发展的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根据学生问题,实施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例如:“文革”是中华民族身上的一块伤疤,在上完“十年文革”一章后,学生感觉到课本上讲的很抽象,纷纷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说很难理解它的“狂热无边”,很难理解它的“史无前列”,为什么不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历史呢?
        从学生问题出发,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体验式的探究课。活动设计如下:①走进身边的历史,利用社区活生生的历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长辈那了解文革,亲身体验,感知历史②在学生采访的基础上,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一件让自己最感动、印象最深的事例,学会交流,内化体验。

③在师生的共同的探讨中,深化学生对“文革”的内心体验,并从中进行反思,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一些什么,“文革”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通过采访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历史,让学生在活动中大显身手。让学生学会了在“做中学”,大大深化了历史课本的学习。
三、根据学生问题,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在《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枣宜会战”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的时候,介绍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文武百官到朝天门迎张将军的灵柩场面,还介绍了周恩来的题词:“全国军人楷模”,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张将军的牺牲能有如此高的礼遇呢?为什么是“全国军人的楷模”呢?抓住这一契机,教师找到了情感教育的极好机会。
        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欣赏课:“于无声处动人”——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通过图片、音像资料、文字材料等,选准“启情点”,精心设计,打造了一个精彩的细节:通过张将军以身殉国动人的细节的赏析,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来体现历史的丰富与生动,于无声处动人。强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伤痛和爱国情感,使学生的心灵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张将军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形象,感受到张将军人格的伟大,对张将军的敬佩油然而生。
 四、根据学生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 我在讲授高三《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时候,请学生例举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一千七百年,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还有中国造纸领先等史实,突然有一位同学“插嘴”到:“单单记牢过去比人家早多少年有什么用?为什么现在不早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转而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近现代中国科技领域落后的事实。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及时改变了教学策略,顺着学生的话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近现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种种原因以及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一节课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学生们也由原来对古代科技的盲目自豪转向一种历史责任感的激发。学生这一“插嘴”使课堂效果比预设的深刻多了。
  五、根据学生问题,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眼中的历史是一个神奇的世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收集相关专题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其实践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网络为学生打开了学习的万千世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武昌起义》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料在课堂中进行充分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在课下采取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认识表现出来。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有诗歌,新闻报道、小论文、宣传画、图片等,把这些作品制作了一电子博物馆《武昌起义博物馆》,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武昌首义的理解、感悟等。《武昌起义博物馆》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博物馆分“人物厅”、“历史遗址图片厅”、“纪念厅”和“学生作品厅”等四个展厅,让学生个性能力充分得到展示的机会。
        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将学生的问题转化课程资源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完满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