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君子——《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王希茜
[导读] 细读文本,发现内在关联,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是文言短文联读的重要环节。

        王希茜
        浙江省温岭市实验学校  
        摘要:细读文本,发现内在关联,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是文言短文联读的重要环节。以“君子”为关键核心,阐述《陋室铭》《爱莲说》的教学设计环节,探讨“君子”形象,促使阅读思考,让思维走向深处。
        关键词:文本关联;“无忧”与“忧”;君子
        [设计缘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读如是说“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如何引导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领悟作者的精神内核,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品读。语文学科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引领我们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香港理工大学祝新华教授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中提出要关注培养“重整、伸展、评鉴”的能力,走进文本,读懂选文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探究文言短篇的文质兼美。《陋室铭》《爱莲说》皆是经典名篇。刘文豁达,周文深沉,都让人看到中国古代文人高贵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衍伸最广,最鲜明最被肯定的人格模式应该就是“君子”。尤其是经过儒家的阐释、融合、升华,已然成为民族的“理想人格”,成为生命和审美的潜流。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衡量自己与“君子”之间的差距,用“修身”来向之靠拢是永不停息的自我修行。刘禹锡的“无忧”和周敦颐的“忧虑”都是君子之德的表现,所以以此为内在联系,整合两文,探究“君子”形象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及思考]
        在前课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内容及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研读《陋室铭》,感受“君子无忧”
1、全文中心句的“德馨”——品德高尚,让我们想到一类人“君子”,请在文中找刘禹锡身为君子的表现。
        总结归纳学生找到的几个方面:居住环境、交友情况、兴趣爱好
2、“环境清雅、交友文雅、情趣高雅”,文中描述的陋室生活是否有美化、自欺的嫌疑,说说你的理解。
3、请带着豪气读出“诗豪”的铮铮傲骨和困顿生活中的盎然诗意。
        设计者说:新课改以来,课堂重过程,重体验,重视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浅化表层的知识认知层面。《陋室铭》展示的是人处于极度困顿窘迫的境地当中依然保持对精神世界的持守。发现生活之美,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当中自然结合刘禹锡诗作以及七年级上册《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赞叹,充分感受“君子”不因外物而忧。居所的简陋、条件的艰苦都不能阻挡他们对精神世界富足的追求,相反,还会促使人洗净铅华、脱胎换骨,真正思考自己的内心,拓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环节:研读《爱莲说》,感受“君子之忧”
1、借物喻人的文章里,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必定与人的品格相似,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总结圈画的典型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都让人想到君子的品性: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爱莲即爱君子之德,结合周敦颐的背景资料介绍不难看出作者也是一个有美好德行的端方君子。在此文中,你有读到他对此的自得吗?
3、你怎么看待“众”与“独”的抉择?
        设计者说: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要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来获得其中之味即是古人讲究的“涵泳”之法。学生细读文本能发现文中的周敦颐赞莲花即在赞君子。而作者却没有对自己拥有君子之德感到自得。文中的三叹:一 “叹”爱菊者“鲜” ,二 “叹”爱莲者“少” ,三 “叹”  爱牡丹者“众” ,都能读出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在从众和坚守自我的抉择中更让我们看到一个君子的“独行其道”。
        第三环节:整合两文和课外资料,从“君子忧道不忧贫”,感受“君子”形象
1、从两文的“君子无忧”到“君子之忧”,并结合《论语》选句,说说你对“君子”有怎样的认识?
出示《论语》选句及翻译:
①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③君子不忧不惧。
④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⑤君子忧道不忧贫
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独守陋室的刘禹锡和独爱莲花的周敦颐都有一份难言的孤独,但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请结合自己所学和阅读经历,写一篇100字的微作文给他们安慰和鼓励。
        设计者说:
        教学,就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化陈学生成长的养分” [1] 29。孔子在《论语》中用比较具体的道德品质丰盈了“君子”的内涵,有对君子的人格作了重新阐释,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结合《论语》选句和《陋室铭》我们可以看到,君子的坦荡自得、无忧不惧恰是刘禹锡在陋室生活中的表现。内心有所持守,光明磊落,所以能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表现出面对人生困境的爽朗豪迈。而《爱莲说》中,在没有眼前窘迫、生活重压的情况下,周敦颐却怀着一份深切的忧虑。这恰恰是因为“君子有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2]15他们知任重道远,所以弘毅前行。周敦颐正是这样的践行者。他兴教讲学,“教人向善,进德修业”把儒学推进了一步;宣扬德治与刑治的社会政治思想;更是成为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影响深远。君子当如斯,把自己活成榜样,让自己高贵的生命格调变成社会力量,像风一样传播并影响普罗大众。当然,君子在其所处时代往往有“不吾知其亦已兮”的孤独,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总有可钦可敬的志同道合者,虽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以不同的姿态活出生命的大格局,彼此观照相继,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撑与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余秋雨 君子之道[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