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刍议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五个角度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高荣平
[导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要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导入。

        高荣平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实验学校        深圳市  518100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要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导入。本文尝试提出课文导入的五个切入点,从文本的作者、文本立意、文本写作、文体以及文本语言特点进行导入。
关键词:课堂导入五个角度 作者 立意 写作 文体 语言

        引言: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展开深度对话。课堂导入,是开启课堂对话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是为课堂后续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呢?关于课堂导入的方法,有标题导入法、质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感渲染法等等,不过在教学的实践中,总觉得借鉴别人五花八门的做法,不如探究一个系统而有实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为自己所用。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尝试概括出课堂导入的五个切入点。
一、知人论世,从作者角度进行导入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来的,意思是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思想,站在作者的角度,体验作者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鲁迅也提出过:“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顾及作者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近于说梦。”
在教授《少年中国说》的时候,发现对于作者梁启超,学生非常陌生,学习文本也非常吃力,这让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文章。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课堂导入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的。
课前导入的时候,从作者的角度入手,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前学生查阅了关于梁启超的诸多资料,对梁启超有了初步的认识。介绍作者的时候,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他是一位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人,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梁启超生活的时代。同时,也告诉学生,梁启超不仅是一个文学家、历史学家,他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在那个时代,他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的九个子女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是对孩子的期望,其实也是对未来中国的期望。不仅仅对自己的孩子寄以厚望,对中国少年他也寄以厚望,因为“中国少年”是建设“少年中国”的希望。课文的主旨水到渠成,有了这样的一个课堂导入,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就非常顺畅了。
        从作者角度进行导入,在教授其它作品的时候,同样适用。如学习《忆读书》时介绍作者冰心奶奶,介绍冰心的作品被称为“春水体”“冰心体”等,了解冰心的作品歌颂母爱、童真,《繁星·春水》、《往事》、《再寄小读者》、《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札》、《寄小读者》等等。如学习《松鼠》的时候,介绍作者布封,布封爱好自然科学,他的作品中的动物,充满人性的光辉。
二、情志神明,从作品立意角度导入
        《文心雕龙》如是说:“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它把“情志”放在文章诸要素的首位,“情志”就是“情感”。古往今来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都对文学情感有过直接或间接的阐发,巧合的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都流露过相同或相似的情感。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大量的作品都触及了童年快乐的生活。学习本文,是这样进行导入的,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里,找出关于描写童年快乐生活的文章,说出课题,并简单地讲讲它的主要内容。
        课堂导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找出了很多的作品,如《吹泡泡》《池上》《童年的水墨画》等等,这样的分享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桂花雨》中琦君念念不忘童年时代摇桂花,冰心念念不忘童年时代“吹泡泡”,张继楼念念不忘童年在水中嬉戏玩耍。不同的作家,对童年快乐的记忆都是相同的。学生借此就能领会课文情感。


        抒情,是文学作品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作家抒发的情感,其实是有相似性的,如壮志未酬、心系苍生、离别相思、寄情山水、怀古伤今等等,课堂导入的时候,把类似情感的作品归类,事半功倍。
三、课文范例,从写作的角度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举一”就是凭“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儿童心理学告诉们,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何有效利用这个例子提升孩子的写作呢?仿写课文结构就是有效方法。为了强化这一效果,可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对课文的结构有深刻地认知,有先入为主的感知。
        在课前导入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经常从分析课文结构开始。在教授《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时候,提前让学生分析并概括处出《四季之美》的结构思路。
        本文写作思路是非常鲜明的,学生容易把握,它以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选取了各个季节最具特色的时段进行描写。有了初步的大框架,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就会降低很多。而且可以把这种思路迁移到写作上。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经常进行,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名家的写作思路,进而去模仿借鉴,提升写作水平。
四、 本同末异,从文体的角度导入。
        《典论·论文》:“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在此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分类。在教学中,文体教学对学生学习课文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在课堂导入中,渗入文体知识是必要的,小学教材,对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所涉及。
在《古诗三首》的课堂导入中,就让孩子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美美地朗读出来,并简单说一下自己喜欢的原因。
这样的导入,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去了解古诗的形式特征。古诗是学生喜欢的文体之一,言简意赅,意韵深远,它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言简意赅等,加深学生对古诗形式的理解。
小学高段,会陆续出现《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散文,以及《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不同的文体,风格迥异,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五、 品味语言,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导入
        陆机《文赋》:“铭用以记载功劳,要言简意深,温和顺畅。箴用以讽谏得失,抑扬顿挫,文理清壮。颂用以歌功倾德,从容舒缓,繁采华彰,论用以评述是非功过,精辟缜密,语言流畅。奏对上陈叙事,平和透彻,得体适当。”各种文体,语言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在小学的高段,也已经开始了对语言的品析。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选取了两篇说明文,《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语言风格截然不同。是从文本语言的对比展开课堂导入的。“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太阳》的语言准确、具体而平实,对太阳进行了客观地介绍,而《松鼠》的语言很风趣、生动、形象,能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特别喜爱。
        课本选文,语言也是极富特色的,如《四季之美》,语言灵动细腻;《月迹》,语言活泼生动;《白鹭》,语言简明诗意;《落花生》,质朴平实。课堂导入,多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特点。
教无定法,课堂的导入,形式也是多样的,但无论是怎样的导入方法,务必贴近学生的需求,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采用一个系统的导入方法,导入的角度涉及知识的多个层面,长此以往,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第四十三》
[2]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3]曹丕《典论·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