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董希进
[导读] 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带去一定启发和借鉴。

        董希进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二程镇中学 438405
        摘要:本文围绕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相关教材内容,对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带去一定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课程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便捷,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学的时间,使课堂的容量得到了增加。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而言,使用者应当全面认识到其利与弊,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熟练度,以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一、数与代数
        初中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理解、数的运算等部分,其中可以细化出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大小、数量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常数、未知数、代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等等。其中代数学的内容开始逐渐增多,也意味着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来看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其主要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的更好发挥,另一方面则是对教学资源的多元呈现。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来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函数概念及其代数形式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把握其形成的脉络,初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以及相应的认知习惯,为之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等网络平台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学习和练习,还可以通过线上互动来进行实时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例如,在函数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操作学习软件,在平台上根据导引来印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在实验不同参数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函数图像,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发现函数常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直观地感受促进对函数属性和图像性质的理解与把握。
        二、图形与几何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中,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虽然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看起来相差不多,但在实际内容上却更加细化。从图形性质,分类度量,到平移、旋转、轴对称,再到几何性质与证明,呈现出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辛苦作图既浪费时间,也消耗精力,所以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课程中的几何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发现,感知体验。

首先,整合课内的几何知识资源,可以用到几何画板,画图等软件来表现图形从形成到变化,再到运动的过程,由静到动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本质的理解,突破传统机械思维在某些方面上的局限性。通过直观地演示,尤其对于一些动点类和规律探究类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无限化的知识,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也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去对几何图形的规律特征一探究竟,学生也能够在自主操作中学会如何建构和描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目标。
        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折叠图”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展开”和“围成”两种手段来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展开图,其难点在于把握几何体展开图与几何体本身的对应关系。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印证自己的猜想,看看究竟能够有多少种不同的展开和围成方法,在操作软件的过程中分别点击不同的曲线进行剪开,呈现出多种展开图,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几何体展开图与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三、统计与概率
        基本的统计与预估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可以说充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这也意味着数据分析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得到了显现。那么在数学课程中,相应的内容就是统计与概率,该部分知识内容虽然在教材中占比并不是很高,但却是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教师也应该重视其该部分对于学生具体素养的培养和落实价值。就初中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内容来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对数据的描述和整理,如抽样调查、绘制统计图表、求平均数、中位数、最值问题等等。根据该领域知识的特征,教师可以选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精准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抽样调查”中,教师可以设计四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多元资源和数据统计软件来进行完成。比如第一组同学调查班级内所有学生的身高,得到平均身高;第二组同学调查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打火机,从实际功能和性价比方面做出排序;第三组同学,根据网络相关资源来了解中央电视台是如何统计全国观众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满意度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在线进行操作,实现对统计和数据两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综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一定会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显著提升,其根本还是在于教师自身思想观点和理念的转变。只有充分认识到可利用教学手段或工具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蒋颖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祖国,2018(08):202.
        [2]张婷.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4):55.
        [3]徐娟芳.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