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第一小学
摘要:数学为生活服务,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由于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只有将数学运用于生活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我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研究了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让小学数学回归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课堂。我国教育改革也要求要把教学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标,因此,就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首先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课程中,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价值。因此,我们以此为背景,组建了4人课题小组,确立了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生活化的研究》。现将我在这一年来的小小收获分享给大家。
一、数学语言的通俗化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作为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可以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举例子的时候可以举一些比较通俗的实例,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这一部分时,我列举的是牡丹江市人口和黑龙江省人口的数目,实例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这样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教学认识公顷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是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我们学校操场的大小,然后告诉他们学校操场的面积是2公顷,半个操场就是1公顷了,课下带领学生到操场围绕半个操场走一圈,感受1公顷到底有多大,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1公顷的大小,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教学面积的含义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教室里物体的表面,先看一看,再摸一摸,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然后再比较一下不同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最后再讲解面的大小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要求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应尽可能的来自于生活。比如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指令,说出这位同学的名字。×××谁在你的南面,学生答,那谁又在你的西面呢,学生答。按照老师的要求转一转,同时想一想你是朝哪个方向转的,引导学生发现东、南、西、北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的。面向老师指定的方向,说一说其他的三个方向。如:面向西面,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后面分别是哪个方向。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学习,更好的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在教学复式统计表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课前统计班上的同学在画画、跳绳、看书、看电视、踢球、玩电子游戏这几项活动中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并制成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喜欢什么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什么活动的人数最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的也更加牢固。
三、思维训练的“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面对于生活的实践,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有趣而又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氛围,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得到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创造知识来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一道这样的题,在计算195-96=195-100+4时,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加4理解的不是太好,我是这样做的,给这道题赋予生活情境:周末的一天,小明和爸爸带了195元钱去商城买一件96元钱的衣服,你能帮助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吗?学生通过讨论,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最优方法是他付给收银员一张100元钱(应该把195元钱减去100元钱),收银员找给爸爸4元钱,(所以应该加上4元)。这样,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加上4了,即学会了“凑整简算”的思想,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使抽象化的简便运算依托于生活,更直观的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算。
四、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的生活化指的是把应用题和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到一起,了解了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道理,再去学习数学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回数学的应用题解题中。比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简易的小卖店,准备了一些橡皮、铅笔、本子、笔记本、卷笔刀,分别标上0.5元/个、0.6元/个、0.9元/个、2.5元/个、0.8元/个,问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小明同学有3元钱,他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卷笔刀,钱够吗?又问老师带了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呢?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题并解答。这样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真实的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五、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当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就会想想可不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从生活中提取出数学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现问题的创新性。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的时候,我会这样提问,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你和你妈妈谁更重一些?在教学长度单位的时候,我这样提问,你今年有多高啊?你知道爸爸妈妈的身高吗?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我会问你今年几岁了啊?你知道爷爷奶奶的年龄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身边经常遇到的问题,想要知道准确结果,就需要去比一比、称一称、量一量,而这些就都离不开数学。再比如,平时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交水电费问题、银行储蓄利息问题等等都发生在我买的身边,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它们,即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材运用灵活化
数学不能脱离于生活,离开生活的数学犹如一片死海,没有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数学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可以让学生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于受地域因素、生活习惯差异因素等影响,教材中所呈现的情境有很多是离我们生活比较遥远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生活情况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比如在教学认识平方千米时,教材上呈现的情境是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但是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也没有在网络上了解过。因此,对平方千米这个概念理解的不是很好,我在教学时呈现的是牡丹江市的面积,因为所有同学都去过牡丹江市,选择的是学生都熟悉的生活情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教材给定的情境内容,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合理的进行改组教材,采用贴近于学生生活的题材去诠释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中、实践于生活中。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接近于生活实际,让我们的数学生活化、实践化。
参考文献:
[1]柯小兰. 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J]. 学周刊, 2011(03):22.
[2]陈丹丹. 让数学回归生活创"绿色"数学课堂[J]. 科教文汇,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