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运娥
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第一小学 湖北 仙桃 433000
摘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裁众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受到文化的熏陶。若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哪么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点亮整个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然而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充分融合,甚至成为点亮课堂的重要手段并不容易,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总结出更多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必要性;教学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丰富,对精神追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使得多元文化的交往,传统文化遭遇传承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小学课程的教学融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发挥其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未能重视传统文化的资源发掘,也未能将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合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首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才能更好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1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丰富,汉字书法、水墨绘画、诗词歌赋、民风民俗、传统音律以及儒释道文化思想等等。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仍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如学校仍然会强调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社会中仍然强调尊老爱幼、谦让有礼,这些公序良俗其实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一年大大小小的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其由来和习俗也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多传统文化在生活中都已经习以为常,却忽视了文化的背景和由来,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导致很多优秀文化不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缺乏发扬传统文化的主动力。
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文化趋同性也越加明显,在外来文化的强势侵入下,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狭窄。国家也一直强调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和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不被外来文化侵蚀,保留自身最纯正的精神内核。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从小开始接触和学习,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2 让优秀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2.1 国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
国家重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文化是提升综合国力不可缺乏的部分,是国家和人民强有力的精神联系,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重担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
2.2 新课程改革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不自觉受其影响,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和审美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格。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筛选简单易懂、具有普适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再大胆实践探索能够有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亮点,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其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之而来的是文化思想与高速发展经济不匹配的现状。很多小学生过早地接触网络文化,网络不良文化侵蚀着学生的大脑,容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也不具备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因此,学校作为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符合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便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品德。
3 让优秀文化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3.1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经典典籍,其蕴含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文字作为载体,展现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知识不够丰富,识字认字不多,因此,教师在选择经典进行诵读的过程中,要选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唐诗宋词,也可以选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让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好时间以及内容,可以选择学生的早读课,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内容,其次,大多数班级在上课之前会唱一首歌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将唱歌转换为诵读经典这样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筛选,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3.2 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
语文课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和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课程教学进行渗透,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紧扣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发散,通过知识拓展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以多种形式可以为学生讲经典典故,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升华,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用这样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以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了《妈妈睡着了》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回家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想说的话,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这样的课后作业形式能够使学生将课堂上学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3.3 分阶段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要经过六年时间的学习,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不高,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浅显易懂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在内容上,选取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在中年级阶段,学生经过低年级阶段的教育启蒙,能够尝试理解一些含有丰富哲理的内容。因此,在这一阶段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展现内容丰富、道理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并且注重对学生品质和行为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文化水平,逐步构成了自身的认知体系。这一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更加旺盛,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更加深刻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收获,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修养,发展学生的内在气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小学教育体系中,以加强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以这样的方式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并且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中获得教育,塑造自身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2017,000(011):29-29.
[2]庆柏.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2):00004-00004.
[3]鱼望月.浅谈如何通过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中华少年,2017.
[4]魏祥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45):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