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之路径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李颖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李颖
        集安市实验小学,吉林省集安市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新路径。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部分教师忽略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导致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脱节。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只注重教材中体现的数学例题,没有对其他类型的材料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过于被动,无法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此外,在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无法运用数学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终影响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未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没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分干预,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于被动。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许多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分析和讲解数学问题,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无法得到反馈,教师也无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推动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停留在知识讲授者和知识接受者的层面,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局限于知识技能层面,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数学课程的人文属性。此外,在数学教学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导致数学教学流于形式。
二、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以生为本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究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听从教师的安排。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当合理把握好与学生互动的时机,通过高效率的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应重视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不只要关注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数学教学内容,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
(二)趣味性原则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以生为本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深入的互动和交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课堂上融入游戏动画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让学生能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递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遵循递进性原则,从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着手,逐渐加大数学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层层深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是应当合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基础的数学知识原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在对中高年段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教师则应关注对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对于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做到层层深入,才能够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运用微课推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应当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借助微课推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这是应当合理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微课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为教师课堂讲解奠定一定的基础。举个例子,在讲解“认识时间”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认知钟表的技能,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并且在微课的辅助下提高自学效率。基于良好的课前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将重点放在探索性的内容,基于学生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二)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能够很好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点,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确保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问题。以“10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知识为例,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购买文具的经历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对学生熟悉的文具进行标价,比如一个铅笔盒20元,一支钢笔15元,一瓶墨水8元,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购买文具的场景,要求学生计算1个铅笔盒,2支钢笔,1瓶墨水的总价格,并要求学生计算支付100元后需要找零多少元。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更好的理解加减法的相关概念,强化计算能力。
(三)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积极性
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下,共同解决数学问题。除了按照座位划分小组的形式外,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认知特点,尽可能的将成绩和性格互补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此外,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讨论数学问题,以增强合作学习的效率。举个例子,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先帮助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和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似之处,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运用各种形式将平行四边形填补为一个长方形。在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中,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数学课程的主体,并且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组织和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遵循趣味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和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价值,凭借高效率的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锋.以生为本  让数学有温度——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课堂实践[J].新智慧,2021(11):87-88.
[2]侯瑶瑶.以生为本,建构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浅析[J].知识文库,2020(22):50+52.
[3]杨晓鹏.以生为本,建构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21-22.
[4]叶民亿.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以生为本”[J].天津教育,2020(27):70-71.
[5]刘佳.以生为本,注重实践——如何有效设计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后练习[J].安徽教育科研,2020(11):55-56.
[6]季芬.强化应用,以生为本——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9):44.
作者简介:李颖(1982—),女,吉林省集安市,单位:集安市实验小学,职称:一级教师,毕业学校: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