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明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
摘要:相对于动物而言,人类相对高级一些,人类拥有高智慧。人们一直都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人们一直在进行创新活动具体表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教育方面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提高我国的国家地位,我们国家提出课程改革这一举措。课程改革这一举措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创新。更新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等等。对于高中化学实验课来说自然也不例外。提出了这一举措以后,在高中化学实验课这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这篇文章针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与说明。
关键词:创新思维;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参与活动;
一、高中化学的创新思维
1.明确实验的重要性。
进入高中阶段,化学成为了一门主要的学科。虽然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对化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中化学还不是一门主要的课程。我们大家要知道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初中阶段化学课的知识点主要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占据主要地位,初中化学是我们学习化学的起点。而高中化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会多一些,一些实验的相关知识尤为重要,难度也是高了许多。由于以往的教育更注重于分数而不注重操作。仅仅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操作,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学生是容易遗忘的。课程改革提出来以后,创新思维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实验,对知识的学习、积累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进行理解。
2.创新实验方法,学生积极参与
以往的化学课,过程比较简单,而且很枯燥。往往就是老师进行讲解带领同学们来进行学习,对于课上的实验问题有的老师会做实验给同学们简单的演示一下,有的老师为课程进度等原因甚至会直接略过实际操作这一方面,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学生根本没有完全理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里动手做实验,可以采取分组进行的方法,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让学生自我思考,能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因为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有所收获,能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奥秘。实验的步骤不是固定的,同一个实验有时候也有多种方法。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通过亲自动手来发现。当然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始终要记得安全第一。
3.超越课本知识
我们大家都知道知识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可以相应的进行知识拓展,毕竟书本上的知识点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同学们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的时候,要细心的进行讲解,要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心理教育
创新这个词的含义很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以往的,添加一些新的东西在里面。但是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失败是常常发生的,我们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拥有良好的心态,即使是失败也不要气馁,失败其实也是为下一次的成功打下来基础。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来所出来同样也适用于高中的化学老师。因为化学实验相对来说还是有很难的,涉及的知识点也是非常多的,其中的一些公式也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没有趣味性,有的学生甚至会不愿意参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希望老师要有耐心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耐心的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解决学生融入不进课堂觉得化学课太枯燥的问题,教师在实验的时候可以做以下措施。一是,在讲解之后提问同学来进行操作。二是,可以适当的出一些小错误,然后让同学们指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失败了也不要放弃,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三、走进生活
化学不只是存在于学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跟化学有关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例如学生可以回家寻找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化学现象。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上学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互相交流经验。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高中化学实验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将能够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工作中。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变,不断创新。这不是仅仅依靠老师自己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要创新实验方法,学生也要积极参与。总之,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仅仅靠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达到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参考文献
[1]豆佳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2]陈玉泉.新课黄量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J].华夏教师,2018(12)
[3]张玉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