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生成路径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张碧倩
[导读]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处于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
      张碧倩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一中学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处于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常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越来越突出,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础目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路径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也是对某一类事物关于量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描述。当学生形成数学抽象思维后,便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还能够推动数学学习活动的发展。其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途径有两种,一方面能够从现实具体存在中获得,另一方面还能够借助相关数学符号来获得。无论是哪种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都存在一般性的概念与结构。
        (二)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从一些命题出发,通过逻辑规则推理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程中,逻辑推理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合情推理,这种推理的形式分为归纳与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为归纳,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为类比,合情推理方式主要用于发现猜想。其二为演绎推理,这种推理方式主要指的是从一般到特殊,并且需要前提,只要大前提正确,逻辑规则准确无误,便能够保证在小前提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是真实的。逻辑推理的主要意义不仅保证了数学命题的真实性、科学性,还有效联结了各个数学定理,使数学实现公理化。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数学建模也是联系现实世界与数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中,完整的数学建模包括三个阶段。其一,建模阶段,通过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使实际问题向着数学问题逐渐过渡。其二,求解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数学技巧分析数学模型的过程,以此得到结果。其三,调试阶段,这一阶段是对模型的反思、调整与改进。数学建模的过程实质上体现了数学应用价值,不断使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学习动力得到增强。
        (四)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运用几何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两个方面。几何直观主要是利用图形的形象性来描述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实现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积极转化。通过几何直观能够建立数与形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深入认识。而认识三维图形,则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空间图形与直观图形的转化;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空间图形的符号语言。总之,直观想象是学生建立数学直觉的主要途径。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生成路径的探索
        (一)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提高逻辑思维
        逻辑推理是一种渐进式的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基础。因此,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作为教师而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展开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趋于严谨性,以此帮助他们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以“等比数列”为例,为了使学生在等差数列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师首先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原有认知列出细胞分裂的数列规律,这样便能够使他们对等比数列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启发学生按照等差数列的概念,类比推理出等比数列的概念,这一归纳总结的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构建起来的,便使得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等比数列的特征,也使得他们感受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联系,可见,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积极转化,以此强化了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揭示知识点内在联系,发展抽象思维
        揭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逐渐过渡。对此,作为教师,应将问题展示到学生面前,不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相关问题的本质特征,忽视非本质特征,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他们对具体事物进行客观、深刻地思考,进而抽象出数学概念、定理,以此使抽象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三)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提高运算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公式、法则较多,其每个高中法则都具有其适用的条件。若教师只是将运算法则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机械记忆,而未能引导他们了解公式的适用条件,则难以使学生真正内化与吸收运算法则,导致运算结果频频出错。因此,作为教师而言,不仅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还需要引导他们把握运算法则所适用的条件,从而使已知条件与结果建立联系,以此提升每个学生的运算能力。
        结束语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重中之重。由于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并建立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同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此外,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需要教师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在适应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关键期”,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娟.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数学通报,2016(8):34-36.
        [2]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亚太教育,2016(26):1-2.
        [3]史宁中.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与教学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5):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