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以《比多少》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袁修尧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适当取舍,合理的处理文本;把握住关键,有效的进行探究释疑;注重板书,做好归纳小结,实现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凸显自身特色。
        袁修尧  
        湖北十堰市   湖北省竹山县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22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适当取舍,合理的处理文本;把握住关键,有效的进行探究释疑;注重板书,做好归纳小结,实现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凸显自身特色。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比多少》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中的一小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借助情境中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连一连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方法,充分的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数学活动,萌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笔者以执教《比多少》一课为例,浅谈一点体会:
        一、适当取舍、处理文本
        在执教《比多少》时,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现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对教材上的内容做了适当的取舍。我没有选用教材上的情境图,而是结合执教学生的实际,选择了学生喜闻常见的萝卜和苹果图片,将三根萝卜与一大堆苹果放在一起比较,看看谁多谁少。学生可以凭着直觉直接作出判断,从而引出“多”“少”这两个数学概念。数量悬殊的对比,造成视觉的冲击,与之呼应的“多”“少”这两个数学概念,渗透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产生强烈的信息碰撞,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了,对于才入学的儿童来说,无疑为日后走进数学王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埋下了一颗待发芽的数学种子。
        二、把握关键、探究释疑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教师要打破禁锢思想,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结合自身的实际,编写出凸显自己的特色课程设计。执教时教师要把握住关键,迅速切入。在教学“同样多”“多”“少”时,开门见山的进入课题,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对应(如3只小兔子与5根萝卜的ppt),并用线连起来。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直观形象的连线过程再现,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谁有多余的?谁没有多余的?或者是两者都没有多余的?)教师相机释疑、点拨,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领悟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同样多”“多”“少”简单的语言来形容,并尝试引导学生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与谁同样多。)数学术语进行描述。问题聚集,主题突出,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实现突破重难点,把握住关键点。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不禁锢学生的思维,渗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力求解决问题多渠道。也可以用数一数的办法进行比较,在数数中明确“数字大的就多,数字小的就少,两者数字一样的就同样多”,偶合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潜意识认识到生活数学化,数学数字化。
        三、凸显特色、归纳小结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给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使一节课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在课堂小结时,还要适当的留有空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从小渗透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事物比较,会用“同样多”“多”“少”来描述,并注意数学术语的规范与精准,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注重板书、有机融合
        板书是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教师要讲究板书。板书要精心设计,精练、完整、美观,好的板书,能看出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程序,能给观课者一个直观、完美的效果。在教学《比多少》时,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相机板书 “多” “少”“同样多”,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和字体形式呈现这五个汉字。会用“同样多”“多”“少”来描述事物,借机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机衔接与整个课堂融为一体,凸显出自己独特的亮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释放智慧,做到的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让现代技术进步与教育发展完美结合,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从而也为自己魅力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助力。
        

作者简介:袁修尧:(1979.2),男,汉族,籍贯:湖北竹山,学历:专科,单位:湖北省竹山县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