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合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农日红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农日红
        南宁市林峰路小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特别是语文课堂练习,如果能把语文练习和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那么,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会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同时老师也能及时地从中发现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为此,语文老师要重视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语文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练习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练习 实效性
        一、课堂练习要明确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语文课堂练习也不例外。每一篇课文的练习类型都不一样,有的是朗读练习,如古诗《三衢道中》其中一个教学目标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背诵课文。在课堂朗读练习时可以听录音范读,由于学生与写作的年代相隔太久远,很难感同身受,所以,我在介绍作者生平后,引导学生听录音范读,饱含深情的朗读声深深感染着他们,为学习下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当在背诵练习时,我利用课件把古诗中背景图呈现出来,再把每一句诗句的景凸显出来,如,运用信息技术勾出梅子黄、小溪、绿荫、黄鹂等景物的轮廓,让其闪亮呈现,起到提示的作用,这样学生看到这些景就联想到该景物的特点,很快就能把整首诗背诵下来了。这样的练习学生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又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学得很愉快,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练习要形式多样。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要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以及不同课文内容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设计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题时,我运用希沃白板的小组对抗赛游戏,分组让学生上台手指点击答案,双方完成后屏幕直接显示得分,而且,又限定比赛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挑战性强,学生兴趣盎然。又比如,有些词语搭配为了让学生当堂巩固,我采用平板设计了连线题,让全班学生做练习,学生一提交马上显示全班的成绩,还显示了全班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不仅加深印象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朗读课文练习时,我运用了多媒体的音乐为背景,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学生的上课状态很好,课堂教学效果也佳。


        三、课堂练习要讲究梯度。
        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都不一样,为了让课堂更加有实效性,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全员参与,语文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我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上,三年级习作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指导重点是选材。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凭着听觉很难想象画面。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主题图,一目了然,学生有了背景图的参考,自然有话可说了。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习作思路(先选好场景;再选好图中的人物;最后选好典型的事例),以街头一角为例引路,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并作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自己选择对应的组并列出习作提纲。然后在让学生试着写文稿,鼓励优等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写出新意,中等生独自思考、独自写作,能够有条理地表达,潜在生可以依照范文进行仿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起点向着同一目标迈进。这样,既尊重了个性的发展,又实现了全员的参与,实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够得着”,潜在生“学得了”的愿望,使全体学生学有所获。
        四、课堂练习要勇于创新。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还要有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以“节约粮食”为主题内容时,由于抗战时期离我们甚远,我便把这个故事编成情景剧,让朗读好的学生配音,爱好表演的学生表演红军吃皮带和棉花充饥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漫天大雪、寒风呼呼的恶劣环境,插入舒缓沉重的音乐,再现红军艰难过雪山的场景。台上的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着,甚至有的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我们要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新颖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去演绎,在练习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结语】总之,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课题,其过程艰辛而漫长,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科学实施。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我们继续将信息技术融化到语文课堂练习,不断地优化课堂,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 参考文献 】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豫川《浅谈语文作业的认识和应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