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下)   作者:陈祝南
[导读] 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
        陈祝南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新寮中学,广东 湛江524134

摘要: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数学作为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基础性科目,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其中的德育教育价值。数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思想,将其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可以接受到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思想成为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所困扰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论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引言: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体会到文科科目本就是文德相结合的,很容易渗透德育思想,想要通过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比文科科目难得多。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深挖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思想,运用恰当的方式渗透德育思想,将生活和理论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经过专业教师的反复编写和修订,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也十分丰富。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忽略了这部分的讲解,使数学教材没有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想要改变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藏的德育思想。在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内容,不忽略每一个板块内容,并且将数学知识进行延伸。因为中国数学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探索和创造真理,教师应该思考数学与中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德育思想的多样性和历史性,设计出数学知识与德育思想将结合的教学方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1]。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时,可以渗透德育思想。勾股定理阐释了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勾股定理的发现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史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我国是最早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三千多年前,就有周朝的数学家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的定理,到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又在《周髀算经》中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优秀精神品质。
二、将生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因为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导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中所蕴藏的德育思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用于生活当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既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生活中数学应用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使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况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联想以往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德育思想和数学知识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中体现的德育思想[2]。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巧妙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图表的制作全过程全部交由学生完成。以我国在1994年~2000年的城市生活用水量为例,1994年为8亿吨,1996年为16亿吨,1998年为18亿吨,2000年为20亿吨,鼓励学生利用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而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大概为2.75×104亿立方米,在加上大量的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将会出现“水危机”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三、在练习中渗透德育思想
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就要求学生需要有认真仔细、尊重真理、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而学生主要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和检验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练习环节,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注重细节、克服枯燥、勇于正视错误并且及时改正的优良品德[3]。也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进行德育思想教育,因为数学知识体现着辩证唯物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原理转化的过程,需要遵循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真理,也需要遵循实践与认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一课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将正数和负数看作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渗透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进行《三角函数》《函数与图像》等内容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将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寻求最简便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需要嘱咐学生在做题时,落实“一观察,二寻找,三落笔、四检查”的做题顺序,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协同提高。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思想渗透方法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想要得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深挖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将德育思想巧妙地融合到数学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2):7.
[2]张华.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3):11-12.
[3]韩升.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8(10):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