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落实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下)   作者:姜鹏
[导读]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艺术性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
        姜鹏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264300
        
        摘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艺术性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美术教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在设计与创造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可以说是美术创造的来源,而通过美术也能体现出生活中的缤纷色彩。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美术课程与生活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美术教育理念,实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用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教育;初中美术;策略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与生活理念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让美术课程回归生活,使美术更具活力与魅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美术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美术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教师要意识到美术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让美术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与情感,让美术服务于生活,也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去创造美好生活。
        一、树立生活教育目标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生命力的体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教育理念,通过生活教育拉近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意识到美术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生活教育理念在美术学科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价值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出来,而且教学形式普遍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欣赏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完全的体会到美术的教育价值,逐渐失去对美术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形式,将生活与美术教育相融合,并树立正确的美术生活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学现象,也从美术教学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在“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常见的椅子、水杯、衣服、建筑物等等都与美术有着直接的关联。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明白了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通过双手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以美术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结合生活角度创编教材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极其重要,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编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除了教学课本以外,教师还应积极创编生活化美术教材,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与内容,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树立生活化审美意识。生活中有很多与美术相关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探索美,将生活资源与美术教学紧密结合,以创设出适合中学生的美术教材。

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创编教材更容易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学到更丰富的美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充实美术教材。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当地的建筑特色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或者教师也可以从美术作品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元素,并为学生介绍艺术创作的背景与步骤、绘画的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与审美能力。结合生活角度创编教材可以让美术教学更加轻松,能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美术的教育价值。
        三、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也激发学生运用美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愿,增强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近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对生活的作用。如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插画、摆件、装饰画等为生活增添的情趣,运用美术创建出更好的居住环境。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学生可以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将美术与生活有效的融合一起,让美术渲染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的生活更加美好。创建生活化美术教学环境能放松学生的身心,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体验美术教学的快乐,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运用美术各种技能装点生活,丰富生活,使美术教学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使学生在体会美术学习乐趣的同时,感悟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全面实现美术教育“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生活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术教育的真实性与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运用美学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用美术渲染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琳琳.初中美术教学的生活化[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
        [2] 虞小新.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初中美术生活化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3] 卢萍.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享受生活——论初中美术生活化课堂创设与实践[J].美与时代(中).2017(01)
        [4] 姜丽敏.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初中美术教学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