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统考训练提质增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下)   作者:孙献文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有了很大进步。高中体育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空洞、学练内容机械与兴趣培育缺失等问题
        孙献文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城关中学 512200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有了很大进步。高中体育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空洞、学练内容机械与兴趣培育缺失等问题,形成了一种自主、多元、创新的体育教学新格局,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在实施体育项目化教学时需要做到:主题统领,任务驱动;聚焦素养,以人为本;基于问题,催生学练。
        关键词:高中体育;统考训练;增效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快速进步,知识的丰富,体能训练方式和理论不断涌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也日益完善,体能训练需要训练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全面改善学生身体状况,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将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逐步渗透到教学中,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高中体育统考训练现状
(一)参加体育统考训练的特长生类型
1.初升高文化课成绩不高,很难通过文化课学习考取理想高校,但身体素质较好。2.文化课成绩属中等水平,身体素质一般。3.文化课成绩较高,对体育感兴趣,且身体素质较好。
(二)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因素分析
1.参与训练的教练多数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极少数教练参与过高水平的训练,训练方式靠自己的摸索和经验。2.田径训练器械陈旧、训练方法传统,很多学校的训练场地和设备与10年前毫无差别,且教练的执教方式还是“家长式”一言堂教学,很难有效激励学生。
2高中体育统考训练提质增效策略
2.1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首先突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某种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趣,才能保证掌握此项运动的能力,并形成运动习惯,而合理的教学方式便是良好学习的开始。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学生大体在初中就已基本掌握某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或者大部分都接触过此运动,这时就要掌握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训练的时间,前期可以采用游戏法培养兴趣,后期则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通过比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体育技能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了解体育精神,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能力。
2.2高中体育老师需要运用适合的体育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体育老师的体育教学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实际能力等,去选择合适的方法,再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实际体育教学之中。首先应当明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逐渐的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其次,体育老师要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量达到饱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最后就是高中体育老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很好的把控,对于学生的训练计划安排需要有阶段性、针对性的进行。同时要在每次课堂或者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后,对于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归纳,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进程有衔接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3设计趣味性的运动活动
让高中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基本原因便是体育课的运动项目、运动形式是十分单一的,使其失去了期待心理。因此,实施快乐教育的首要步骤,便是要设计并组织趣味性的运动活动,改变学生机械重复运动技能的练习形式,创新课堂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育游戏、竞技比赛或者是借助视听资源组织创新活动,让学生始终对体育课充满期待与好奇,切实推进快乐教育。


如在“三级跳远”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体育游戏,即趣味接力赛。在接力时,学生需要完成三级跳远任务才能接力。由此,高中生则可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下自主学习接力技巧与三级跳远技能,而这就便于学生产生愉悦的运动感受,便于学生真正实现运动进步。再者,笔者还会经常使用一些视听资源来播放动感歌曲或者是运动视频,前者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运动节奏,而且歌曲本身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自主展开运动练习;后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其顺利突破运动瓶颈,实现运动进步,由此产生愉悦情绪。另外,在热身环节,笔者也会准备一些青蛙跳、老鹰捉小鸡、踢毽子等趣味游戏,希望学生可以及时进入运动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体育技能。
2.4体育模块的设置
组织开展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当科学合理地去设置各个体育模块。其原则是抓住各个运动项目之间的共性特点,并将其进行放大化处理,以此来集合成具有专项性特点的体育教学。以田径项目为例,这是一个传统大项目,包括了很多子项目。其中,跳高、跳远、三级跳远这几个项目都有一个起跑的过程,因此,这三个项目的初始动作——起跑阶段,就可以划分为一个模块,或者是和跑步项目本身划分在一起。在这个教学思路中,实际上是将跳远等几个项目的整个运动过程进行了运动动作的拆解,将具有共性的动作集合到一起来作为专项训练的体育模块。除了按照体育项目本身的运动动作来设置外,也可以按照技能培训来设置,比如,将专门训练学生腿部力量、手臂力量、腰部力量等的动作结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来划分,则学生能够通过若干个不同运动项目,以若干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来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某一项体育技能,这也有助于聚焦性学习与训练。总的来讲,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模块是模块化教学成功开展的基础与关键,唯有如此,才能让师资资源以特定模块为落脚点来实现最大化教学产出。
2.5基于问题,催生学练
高中体育项目化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练。过去,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盲目、机械与重复地学练,导致学生体育学习效能的低下,具体表现为,学练达标的学生重复学练或学练的内容与学生需要的内容不匹配等。所以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学生的学练状态,了解学生体育学练具体学情,适度介入,找准学生的学练的问题,提高体育项目化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不断驱动学生达成体育学练目标。
问题是学生体育学练设计的聚焦点,学生的体育学练应当基于问题。在项目化教学设计中,学练内容应当是核心部分,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目的。一份好的体育学练设计,应当有针对性、服务性,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如在体操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单脚蹬地翻身上”学练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腿向后上举高度不够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一方面用语言提示,讲解动作要领,另一方面介入指导,亲身示范来引导学生学练。针对学生“腿向后上举高度不够”,笔者在单杠上方放置一块海绵,让学生蹬摆腿时能触到海绵,从而体会摆腿的方向以及高度。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设置了系列活动,巩固学生的体育学练,如设计了“推小车”的游戏等。通过系列活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体育学练中的问题,还帮助学生巩固了技能,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实践证明,在体育项目化教学中,针对特定问题的体育学练是有效的。基于问题的教学大大缩短了学生在技能认知方面花费的时间,促进了学生对体育学练动作的理解与认知。所以在体育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受、体验,在实践中应用、创新,在反思中发展、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理念十分关键,需要高中体育教师从根本上分析高中生喜欢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从多维角度激发高中生的运动兴趣,使其深深热爱运动,借此培养高中生的运动自觉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博.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高中生德育培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1):30-31.
[2]周佳栋.核心素养下高中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15):83-84.
[3]邵伟德.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思路[J].体育教学.2019(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