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龚敬泉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 巫溪县
[导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巫溪县
         文峰镇沙溪中心小学校40580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提到作文,学生畏惧,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农村小学生缺少课外读物。因此,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较为贫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写起作文来内容空洞,句子干巴巴,作文缺乏美感。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呢?从教多年来,我探索出了一些如何写好作文的方法。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例如,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野炊活动》的作文时,我先给学生讲“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交给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记录,进行积累等等。之后,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野炊活动。在活动中,我对他们进行分组,捡柴、弄水、砌灶、切配、做饭等进行分工,孩子们亲手操作。在这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野炊活动记录下来吗?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一次有趣的野炊活动”的写作。   
          第二,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应该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也不能忽视对差生的鼓励,努力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句,一个好词,学生写作兴趣都会提高。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每次作文后,我都让学生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有进步的,进行表扬。听到同学的优秀范文,大部分学生读产生了羡慕之情,会想到自己再努力些,也能写出这样好的习作。     
         二、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小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怀着浓厚的情趣,对稀有之物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心。特别是开展某一种活动或做一种游戏。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就会自动而敏锐地工作,但是他们自己观察事物,总是缺少系统性,往往笼统不精细,只注意大概而忽视细微之处。观察时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毫无目的和主次,致使他们在写作文时表达无条理,中心不突出。因此,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如:由远到近、上到下、左到右、中间到四周、景到人、整体到部分再整体等多种顺序。其次是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个别的,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特殊的等等。如第十册习作例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文中写了很多人物,通过认真的引导,小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后,观察时就会认真,写作时就不会丢只落四了。学习之后,我就要求孩子们写《课间十分钟》,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文章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农村小学生对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少,掌握的少,缺乏生活知识积累,这是导致写作干枯的一个原因。为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从课外活动中选择说话内容,引导学生说好话,这是写作的基础。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活动内容往往可作为学生听说训练的一大材料。
四、丰富学生的语言   
    想要写一篇吸引人的文章,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难以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我在班上增设“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假我都让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两本有益的课外书籍。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拓宽了农村孩子的阅读视野。除课外积累,凡是课本上的优美语句,我都要求学生熟读,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内化,学生写作的语文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同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
五、扩大学生的写作空间   
    “只要你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我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们。我们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特别的生活场景:可以写与小伙伴去采野菜、摘果子、放牛等;放学后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煮饭、收拾房间、帮助邻居带孩子等。这些生活小事都是作文的好素材。”   
六、认真修改,创新写作   
    “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的确,引导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要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方法。   
(一)利用例文“扶着走”。小学教材第十一册课本《胡萝卜》是一篇阅读课,文后还附有了我国著名语文家朱德熙先生修改的《胡萝卜》。我充分利用教材,从叶圣陶和朱德熙两位老前辈评改的文章中、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借鉴,可以让学生对照修改。   (二)“领着走”。让明确学生一些修改符号,有了一些修改基础后,教师先选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两篇作文修改,随后连同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然后再在课堂上让他们练习修改一篇有类似错误的作文,请他们提出修改想法和意见,教师充当参谋,提出修改意见。   (三)“放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后,教师应放手让他们根据作文要求大胆修改作文。“放开走”并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应随时发现他们在修改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抓住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指导修改,提出修改要求,一次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各个击破,使学生每次修改都有所得。同时,在写作时,要求学生打破常规,写一些有新意的文章,老师也不断的指导,久而久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抓好习作讲评   
     兴趣和自信乃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不仅有以上几个方面,还需要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