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靖雯
静海区第六中学 天津 30000
摘要:近年来,受新课改和中高考改革影响,整本书阅读备受学校与社会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师们在第一时间开始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但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却并不顺利,其推行受应试教育干扰严重。当前的整本书阅读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下文中,笔者将主要从整本书阅读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浅谈。望对当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解决策略
一、研究来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对整本书阅读的思想重申。多次呼吁引起了学校和社会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学生的阅读状况与能力培养也随之受到初中语文老师们史无前例的关注。
二、整本书阅读现状
当下,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在老师和学校的全力推进中得到一定进展:学生和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课外阅读增加。但这种进展是微弱的,阅读结果普遍距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就研究结果分析,当下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阅读文本质量不可控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中学生们与网络的距离得到迅猛拉进。网络文学因具有内容新奇、阅读便捷等特点深受中学生喜爱。他们正居于身体、心理发展高峰期,更是处于追求、爱好新事物的阶段,更新迅速的网络文学对他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与经典的名著相比,大多数中学生更愿意探索让他们感觉新奇、有趣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当代文学在崛起的标志,但同时大量、快速的产生文学作品,其中质量很难保证,其价值与新课标要求有着巨大的差异。很多网络文学作者过于追求娱乐,而忘了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启迪作用。而这时,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过度娱乐、不健康的文学作品并不利于他们发展。因此,中学生阅读作品的选择极为重要。老师需要为同学们选择优秀的对他们有引领作用的文学作品,从而做到整本书阅读的真正意义:不是简单的提升阅读量,更有对学生精神境界的塑造、提升。
(二)阅读时间不充足
整本书阅读实施结果不理想除了与文本质量有关,还受阅读习惯影响。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阅读训练和充足的阅读时间,而非一蹴而就。因此,要想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达标,教师不仅要关注所看书籍质量,还应当关注其阅读时间怎样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但就当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阅读时间并不受保障,阻碍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客观而言,中学生正处于升学压力期,每周至少有五天在学校上课,这五天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学习、复习、做作业而周末又有大量任务与补习班安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悲的现象,学生几乎很少有自主安排的时间,整本书阅读的难度再一次加大。
(三)教师讲课代替学生阅读
当下很多学校针对中高考文学作品题,开设相关课程。中学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整理,向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时教师讲课完全替代了学生阅读环节,与新课标要求完全脱节。迫于升学压力,老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追求速度和效果,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同时,学生也失去了深入文本从而与作者和文本对话的机会,更不能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感受。这种教师讲授代替学生阅读的课程的确能够应付考试,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三观的建立以及精神世界的富足并没有任何益处。不但与整本书阅读的根本目宗旨脱节,更完全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相悖。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18个任务群之起始,这足以说明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不仅利于学生发展,更对其他17个任务群有着引领作用。但教师讲课代替学生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过于追求分数、考试。
(四)碎片化的浅阅读
每一本优秀文学作品都是系统、连续的,而整本书阅读对时间的要求也较为严格:连续、不中断。
当下大多数学生却严重受时间限制,难以完成连续的整本书阅读,于是碎片化阅读成为他们阅读的主要方式。碎片化阅读是指在较短的、间断的时间里进行一个个分裂的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很容易将文本内容割裂开来,使得学生不能走近文本的深层,更难对全书有系统、全面的理解。
三、解决整本书阅读问题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最佳场所之一,因为学生不仅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与同化。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因此教师在这时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种乐读、爱读、同读的环境。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和阅读指导课。阅读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阅读,还能受大环境熏陶从而将阅读当成日常习惯。阅读指导、交流课则是为了解决学生阅读文本质量不佳这一问题,在这堂课上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推荐经典书目,同学们亦可以相互推荐。在此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好在哪里,值不值得读,让同学们对好书、值得读的书有一定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多读、精读、泛读等。引导学生用相应的方法去读不同的文学作品。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认为优美的、精炼的内容进行笔记、摘录甚至是简要评价,为其再阅读奠定基础,从而真正做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学习还是整本书阅读,学生都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理解、讲授不能代替学生自行阅读。因此,教师通过讲授代替学生自身进行阅读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不符合教学规律的。阅读是一个独特的过程,需要读者自身投入,才能与读者、文本交流。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应弱化对结果的追求,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他们明确自己读一本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不能硬性要求。学生具体如何安排、如何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应干涉。只要学生乐读、好读,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整本书阅读中主体。整本书阅读是一次次学生成长的机会,过多要求则是禁锢学生前行的枷锁。
(三)整本书阅读系统化
一整本书相对来说篇目较长,所需要的阅读时间自然也较为漫长,因此这段时间对中学生而言可能还很艰难。大多中学生的自制力都有待提高,因此他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加以关注、给予帮助。整本书阅读不应该与语文教学脱离,因此系统化的整本书阅读可以将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形成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模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应该先理解这一作品,在理解并掌握方法之后,教师才更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一书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当了解当下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阅读文本质量不可控、阅读时间不充足、教师讲课代替学生阅读、碎片化的浅阅读等问题,更应该针对问题掌握方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系统化、有效化。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当前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教学虽有一定进展,但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但相信在教师的努力、学生的配合之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一定会有效且科学。
参考文献:
[1]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M].张晶晶,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4]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2(1):4-7.
[5]张梅,孙玉桃,詹世友.全民阅读时代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基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9(11):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