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方舒
[导读] 从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完成素质教育事业的第一步,文章引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方舒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从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完成素质教育事业的第一步,文章引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转变障碍,就如何推进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多次被我国教育发展部门作为重点内容强调,基础教育学科也已经根据当前新的素质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转变的思考。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基本的教育课程,是为学生奠定语言文化基础,帮助提高其他学科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全方位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21世纪的今天,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自从新课改开始后,新理念、新课程已成为了新时代,各位老师衡量自己的准绳。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原本的“教书匠”一跃而成“全能型的教师”;还要从“经验型”的老师,转变为“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给与学生的不再是一小杯水,而是一口井水。然而,这口井水的获得,是通过教师的尊尊诱导,是学生自己所挖掘到的井。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一)课堂主客体依然没有转变
        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始终停留在表面阶段,学生依然作为受教育的“客体”而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与要求下需要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进行改良,先进的课堂教学也应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探究等来完成。而在实际小学课堂中受到传统教学习惯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新教学模式形态但实质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依然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质模糊。比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确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将“问答”环节的教学设计到教学活动中,但对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探讨以及最终结果的思考等被习惯性的忽略,使得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二)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应试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应试意义,让语文教育意义变质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人性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小学语文面对的升学压力让教育部门的应试选拔更多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工具性运用。同时,一些教师将人文素质培养单一的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想学生输送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造成伤感。
        二、转变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突出小学生的在教学课堂中的个体性特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教师个人教学偏好来制定教学方案,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小学生往往被忽略个体性特征。转变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感受考虑到教学方案设计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育关系断裂面得以修补,学并充分提出生个人特质避免成为语文文字复刻机器,失去作为个体的学习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教学课堂通过多元化形式呈现以凸显教育活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一般表现为“施”与“受”的模式,而教学活动大多论文教师的个人发挥舞台,课堂上失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一对多”的恶性教学形式有利于鼓励学生抛开“被动式”教育观念,充分打开创新思维脑洞,让课堂教学能够在充满激情的思维碰撞中完成教育目标。
(三)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促进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的天性长期受到教师权威压制和应试选拔教育的羁绊,让学生自动形成了以接受式学习办法作为知识吸收的唯一机制,而缺少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以及对教师教学权威的质疑挑战勇气,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往往都是做题机器。通过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机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动力的激发,从而摆脱极具压抑性的“被学”模式。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措施
(一)从根本上转变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文字基础知识的培训,小学生更不是纯粹的文知识记忆体。新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表现,争取教育行为在照顾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情感的条件下,面向学生的人文情感以及语言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摆正自己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地位,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及团队协作学习等方式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中肯的学习建议以及鼓励性评价,以促进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和探究语文相关的课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性目。
(二)采用具备实质意义的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课程为小学生构筑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体系打下基础,但语文知识的意义并不在于语言文字的记忆,而是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感染力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表述能力从而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应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语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抒发表达能力等来衡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问答环节、知识竞赛环节以及等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但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认真考察学生的活动表现以保障学习活动可以深入语文教育的实质意义中。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能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对“父亲”深深眷恋之情,可以采取提问对话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注意力:“同学们,爸爸和妈妈你们比较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爸爸?为什么不喜欢爸爸?觉得爸爸爱你们吗?”。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一下子将大脑思考重点集中在“父亲”上,再引出课文内容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对作者对父爱的依赖。
        小学生是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主体,是我国重要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对象。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文字性、抒发性等能够让学生对自我内心情感进行深层次剖析后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是让学生性格得到充分发展,价值观念得以正确引导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课堂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以及文字、语言的表达训练效果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
        所谓的小学创新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关注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课堂教育中,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更加要将创新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当中去。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实践、课堂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创新教育就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从更深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意义更加深远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商晶.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改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74-76.
[2]兰臻.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海峡科学,2009,04:87-88.
[3]张东兴. 回首课改十年路 展望未来一片天——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总结(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篇)[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