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陈建生
[导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课堂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探究,即互动式情境的创设,指人活动于其中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包括互动式客观情境和虚拟情境。
        陈建生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   36231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课堂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探究,即互动式情境的创设,指人活动于其中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包括互动式客观情境和虚拟情境。互动式客观情境指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境,不是经过人为再加工优化的典型环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互动式客观情境就是言语交际环境,即语境。虚拟情境,指在现有的客观情境基础上的、为了某种需要而经过再加工创设的优化的典型环境或典型场景。
        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发,创设具体场景或氛围辅助教学内容,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从而构建最佳效果的教学模式,包括客观情境教学和虚拟情境教学。客观情境教学,即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客观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语境教学。虚拟情境教学,指师生制造与创设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合作互动中真情地互动,并在合作互动情境中产生共鸣,而形成一种潜意识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迅速而准确。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是把思考作为核心,把情感作为纽带,把美作为突破口,把学生的活动作为途径等教学特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针对性地培养,现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
        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是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为目标,来设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程序,构成教学实践有机结构,其活动结构的特点是:
        ①遵循教为学服务的主体思想,以质疑问难作为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贯穿教学主线。
        ②根据教材制定的目标作为反馈、检测学习效果的依据。
        ③以学生互动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④重视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⑤教师设计难度,精讲点拨,注意归纳总结,及时反馈,重视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通过互动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建构,密切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融合,构建“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科学而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的发现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努力探索自然世界的客观规律,从而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兼具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琵琶行》一课,以审辨式方法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以课堂互动式情境学习创设来关注学生内部心理,促成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互动促进评价,形成统一的、合理的认识。这里以问题的设置触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互动学习中生成共性的认识。同学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同组成员互相协作,互相探讨,寻找答案,并推荐一位同学为代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各组互动开展评价,老师适时地参与,也作出适当的评价。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语欲迟(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问题1、诗人如何邀请琵琶女?学生讨论后找出来一系列动词“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并回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迫切想见到弹奏者的心情。但学生对“欲语迟”却没有触及,可见学生对此不了解,经过老师提醒点拨后学生明白了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并且明白了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深入理解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琵琶女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针对学生在课堂互动式教学情境中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体验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我们提出课堂互动式教学情境创设需以四个方面为抓手:关注学生内部心理生成,社会互动促成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互动式情境学习,教学的评价方法的优化。
        首先,关注学生内部心理生成。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在已有经验为基础上,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学习者的经验体系由内而外产生,那么语文教学就要关注从外界的作用到内部生成的转变,具体做法是,大的方面讲关注点应从学科中心到问题中心转变,从小的方面讲把关注点从学生学习结果到学习过程转变,从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到学生个体经验的迁移。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与心理的需求。在学生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基础之上来开展课堂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互动式学习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应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冲动之中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情感。
        其次,在集体互动中促成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根据终身教育理论,在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学习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也是为了人生的经验积累丰富,提升境界,完善人的素养。不言而喻,学生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得出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的互动合作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可见社会性的相互交往和作用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互动式情境学习。把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上学生间互动合作活动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识工具,真正把所学的知识与真实任务情景有机地联系起来。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把问题的趣味性、生活化、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为互动合作学习的载体。把问题设计得有梯度性,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互动合作学习中来。选择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开展互动式情境学习,不让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让互动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第四、优化教学的评价方法。互动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决定互动式情境学习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在教学实践中评价不合理,会一定程度挫伤学生互动合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接受指定结构化任务去执行,小组成员需要各小组相互依赖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小组各成员要互相合作互动配合去完成任务,来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在评价上,教师从以往的对个人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创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竞争”的交往方式,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和合作。
        从教学的实践过程与结果来看,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确实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有效性提高。
        参考论著有:《论教师在探究式阅读中的引导作用》王萍,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7-05-01。
本文系研究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课堂互动式教学体验及创新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