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司晓虹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道法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越发被人们所重视,这其中又以培养“责任意识”为首。
        司晓虹
        成都邛崃市南街小学      61153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道法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越发被人们所重视,这其中又以培养“责任意识”为首。责任意识的养成要从娃娃抓起,责任意识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不仅对于学生的学识有了新要求,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才兼备、有责任感的学生才能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小学道法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伊始,就要开始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作为小学道法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手段来树立学生正确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
一、引言
        道法教育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正所谓“德要先行”。就还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而言,道法教育如果能够在他们学习生活的伊始就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的话,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会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借助道法课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在今后成长为一个栋梁之才。教育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习得知识的多寡,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出有责任感的栋梁。
        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教师,如何结合道法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包括“对自身及他人生命健康的负责”、“对周边环境的负责”、“对自身学习的负责”、“对集体的负责”、“对自身过错行为的负责”、“对家庭文明、和谐的负责”,下面笔者将从结合“道法”课来培养学生的上述六种责任意识进行阐述。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四种策略
(一)课堂创设情境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情境教育是最直观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一直听”的教学模式而言,情境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利用其身临其境的课堂融合,把抽象的责任意识具像化,让学生能明白责任意识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一堂课下来,只了解了几个语文单词而已。
        因为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不太可能理解太深奥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情境创设前,可以先利用微课等形式进行课堂导入,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加入来提高参与感。[2]以《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为例,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搜集一些家乡美丽的风景照片,而在课堂上再将环境污染的内容导入,将两者摆在学生面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再通过引导把责任意识加入其中,让学生明白要善待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友好的相处,这样不仅是对我们生命健康的负责,也是对身边环境的负责。
(二)身边的榜样引领
        小学生尚处于学习模仿阶段,如果在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环境中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学生就能学习榜样的闪光点,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需要主动在道法课中对于一些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褒奖,以这种行为模式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责任的行为,有责任的行为是被社会与大众所表扬的,那么学生就会自然的对于这些有责任的行为有模仿的冲动。养成习惯后,在今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其各种行为模式也会体现出责任感。
        以《我的好习惯》章节为例,教师在教授其中的课程时,就可以将一些有责任的行为通过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接着让学生说一下他们身边是否也有相同行为的好人好事。在学生参与之后,教师就可以树立一个或多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向榜样学习。

再以《我们的班级》章节为例,这里可以让学生来讲述班级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并思考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去理解“班规”背后的原理,在理解规则的情况下遵守规则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
        以上道法课程的课堂设置可以让学生明事理、懂道理,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负责,对班级集体的负责”的责任意识。在榜样的带领下,这些责任意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而是一个个身边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模仿,在模仿中渐渐培养出自己的责任意识。
(三)正面舆论导向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舆论的世界。”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现在很多网络上的不实、不良言论,导致了现实版很多荒唐的事情。比如最近发生的“倒牛奶追星事件”,在不良媒体和资本的宣传下,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发生了曾经那些被我们唾弃的资本主义的行为。所以,为了抵制社会不良言论的侵害,作为道法教师就需要在平时道法课程中,有意识的去进行正面舆论的引导。当然,这类引导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来辨别是非,最终形成一套学生能够内化的正确观念机制,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也能进行判断。
        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章节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健康的学习要求,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进行课程的延伸,将“健康”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剖析,让学生懂得除了身体上的健康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健康。比如现在网络常说的“无脑追星”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追星者往往将自己无法拥有和达成的要求投射到不切实际的追星过程中,而正确的追星则是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一起成长,能看到偶像的优点也不否定其身上的缺点,再结合自身情况,学习其优点以此来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让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就需要教师在旁协助,给他们正确的言论指导,而不能任由社会某些不良媒体的极端报道来侵害学生的三观养成。在道法课程中,正面舆论引导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懂得责任意识,像这次“倒牛奶追星事件”一样,有错误不可怕,只要能积极改正就还是值得肯定的进步。学生也能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即使犯错了,也能主动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并及时改正错误。
(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是要能通过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道法课对于学生的意义在哪里呢,这可能是很多学生学习迷茫的主要原因。学生们听了很多课,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与教师一起发现了身边的美和好,但没有办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深入到学生的脑中,变成指导其今后学习生活的行为原则。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堂内,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活学活用道法知识。从培养责任意识的角度来说,就可以给学生一些需要负起责任的实践任务,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了解责任,学习责任。
        以《为父母分担》章节为例,课程内容都是围绕子女如何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教授责任意识的。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其帮忙做家务的行为,分担的不仅仅是家庭工作,也是一份孝心和责任心。分担的行为就是有责任的行为。那么,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后还要有行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后,做一件具体的家务事,以此来分担责任。并在第二次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分担家务的,阐述自己的心情。这样重复几次后,学生就能从一次次的分担行为中,学习和体会对自己、对家庭文明、和谐的负责态度的重要性,并最终培养成日常的行为规范。
结语:责任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而慢慢养成的。在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持续输出责任意识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学习榜样的好行为,一次一次的模仿,也让学到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样学以致用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道法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意识的具体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在形成正确三观的路上越走越顺,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也是国家栋梁之材需要的担当。
参考文献:
[1]赵瑞英;.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93.
[2]王丽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8:10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