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谢志敏
[导读] 在提倡教育新形势的大背景下,历史教育也朝着新课标的规定进程中逐渐迈进。日前,大多数的中学科目都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谢志敏
         峨边彝族自治县峨边中学  614300

         摘要:在提倡教育新形势的大背景下,历史教育也朝着新课标的规定进程中逐渐迈进。日前,大多数的中学科目都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顺应了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格并加强学科实践的能力,促使中学教师在教学领域的转型。初中历史教育在这种形式下应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以及现阶段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在综合对比下给中学历史教师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是现代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历史科目作为初中教学的必修科目有着其独特的学科地位,虽然在众学科的学习中历史科目的学习占比较小,但是也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学校和学生轻视历史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历史的过程中只在意书本上知识点的死板灌输,那么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应试教育已经不是现代教育的全部,学生应在学习到历史知识并满足学科考核要求的同时重视思维模式的提升,因此应该注重历史教学,教师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理念,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对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不够重视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开展了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相关教研,但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仍没有达到百分百的施行。其原因就在于不够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整体考量。如果只重视应试教育,关注学生的分数,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难以施行。所以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秉承学生本位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意义,考试的成绩已经不能体现学生的全部价值。
(二)学习兴趣不足
任何学科的学习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都需要以高昂的学习兴致为基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沉闷的课堂氛围和枯燥的内容讲解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倦,更不会在课下或者业余生活中主动的了解历史知识。正是因为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进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才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的进程缓慢。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都来源于教师在日常课堂中的灌输和暗示。只有教师的态度发生转变,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这门科目,才能把握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增加情感体验
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除学习能力以外的内在属性。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也是鼓励教师多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将历史学科内的经典实例灌输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树立历史核心素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放映历史知识的相关纪录片或者片段就是提高学生历史认同感,提升情感体验的一种手段。原本历史学科的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原因在于历史隶属于文科范畴,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学生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时间上或者历史具体事件上的记忆能力不足,造成总体的分数较低。通过历史纪录片的播放可以很好的消除这一困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产生共情,加深学科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能够使他们得到良好的素质提升,不仅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本身的品格,而且能够对学科学习形成极大的便利条件。

在人生的进程中除了日常的社交工作娱乐之外,情感体验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就是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对于情感体验的提升不仅是历史这一门学科所必须要做到的,也是学生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必备的技能。教师应育人放在教书前,成人才能成才,这样学习历史学科才能事半功倍。
(二)优化课后作业形式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不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学会通过学习感悟学科的意义,学习内容的意义并进行思考。这就体现了历史学科课后作业的重要性,现阶段历史学科课后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匮乏。教师应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提升历史学科技能的掌握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绘制年表,绘制地图等来理顺整个中华历史朝代的进程,并进行一定的拓展,例如为何有的朝代能够长盛不衰有的朝代只是惊鸿一瞥,综合对比之下可以得出很多人文上的原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学生了解到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每个朝代年份的记忆,解决了考试的难点。
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中,教师留的课后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课后绘制手抄报等。对于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的故事,可以是历史的人物评价,也可以是历史事件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后时间通过这一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手抄报的每一部分,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合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并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本科的学习积极性,在娱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提倡自主学习,增强学科理解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式下,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构建课堂时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以课堂活动作为历史学习的主体,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降低教师负担,引发学生思考,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抱有严谨的探究态度,保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对于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意义的过程也要出于客观,以此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如在学习“美国内战”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首先要研究历史人物林肯总统,讲述他的幼年时期和成长历程,并传授给学生美国奴隶制度的弊端,然后提出“为什么会爆发这种阶层斗争”等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后分组汇报给教室,教师再给整个问题加以全面剖析。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从中学习到自由民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改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育倡导教师本位的理念,注重应试,这就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历史知识更难以让学生所接受,甚至使有的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死记硬背已不再是新的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手段,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而且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听、多看、多感受、多总结,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领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含义。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不只把场地困于教室,可以带领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熏陶的同时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发散思维,自主研究每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并通过观察对比加以记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进行课堂上的教学,采取多种手段设立多种情景来拓展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世彪.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9(09).
[2]陈尔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探讨[J].科幻画报,2019(08).
[3]陈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08):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