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海
四川省罗江中学校
摘要: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内容繁琐,甚至还会有些枯燥。但是这一个难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足够认真可以找到相应的学习方法的话,枯燥的学习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我们大家都知道高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学习的科目也是很多的。高中政治这一门科目不但内容繁多复杂而且一旦没有讲好就枯燥无味,许多的内容都是需要孩子们背诵下来的。如果孩子们没有很好地理解,盲目的背诵难度是非常大的,不仅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只是盲目的吸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很容易遗忘。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一些学习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做好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好的办法。本篇文章主要对此方法进行分析与讲解。
关键词:思维导图的概念;政治课;反思阶段
前言:学生从初中生活进入高中生活,需要学习的科目、内容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开始难免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需要的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要有具备其它的全面能力。高中学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学段学生的各种能力都会慢慢显现出来。近年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德育也渐渐地成为学校教学教育的重点之一。为此政治课程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了。以下将政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到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里面,那么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有关思维导图的介绍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东尼巴赞所提出的,这是一种用来表示人脑思维过程的知识表征工具,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简单的来说思维导图就是运用图形技术帮助人们进行学习,简化学习内容。针对高中政治这一学科来说,内容多且复杂,运用了思维导图可以使相关的知识点都变得系统起来,可以帮助同学们把要学习的内容中找到规律,更容易背诵和积累。最终让学生们可以完全融入到学习中来,取得好成绩。
二、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政治学习中
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对使用的东西有所了解,了解它的构造组成等等,这样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问题,即使出现问题我们也知道该如何解决。
在学习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运用思维导图,那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是仅仅知道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清楚怎样使用,并且让其发挥到最大功效。在学校的教育中能用到思维导图的两大主体 就是学生与老师。下面就这两大主体进行分析与讲解。
首先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用思维导图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开始阶段,学生学习思维导图主要是从老师那里进行学习,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询问。
就另一个主体,老师而言要求就会多一些。要求教师必须完全理解,这样在后期才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使用。教师学习的方法都很多,这里简单的举两个例子:一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虽然时间上会慢一些,但是印象深刻;另一种方法是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报班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样可以更快的运用的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本方法。例如开始上课之前运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做具体分析讲解,标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还要教会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可以把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课后,告诫学生认真复习,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加以练习。
三、总结反思阶段
反思的过程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知道自己的教学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这样就会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及时改正。教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可以参考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课上同学们的反应情况,可以发现教学方法是否使用正确;二是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来验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等 ,好的方面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了学习成绩好又不能代表一切。近年来,我国对德育的教育更加重视起来,需要培养有“四有”的青少年,高中政治课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学习也更要掌握方法,盲目的学习不仅学不到知识,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一定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加强对思维导图的使用,共同进步,促进孩子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吴刚平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刘敏杰.中学导学案点评[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5]肖学平.导学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