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玲
皮山县第二中学
摘要:美育是一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术课是初中学生接触美术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成为重要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念是初中美术教师教学的重点。而新疆南疆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性、历史性、地域性为其美术教学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素材,本文将从新疆南疆少数民族美术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其地域文化优势,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疆南疆;少数民族;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我国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而美术和音乐课程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加强对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视,同时这也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疆南疆少数民族虽然具有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但是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提高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但是,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对美术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美术课程通常以备选科目的形式存在于校园教学中[2]。首先,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资源欠缺,美术教师对于美术知识往往缺乏充分地学习,综合素质不够。其次,教师自身的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不够重视,课堂教学较为形式化。这些都可能阻碍初中美术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课程单一
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绘画和书法是初中美术课活动的主要展现形式,形式的单一性很难满足学生多面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教师资源稀缺很多美术教学活动很难在校园开展,部分美术课程的设置形同虚设。有些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反复在同一种教学模式下进行课程学习,这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这是阻碍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国家政策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帮扶新疆南疆少数民族的政策越来越多,其学校所拥有的先进硬件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学校美术教师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问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无法熟练的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这就浪费了诸多画具和绘画材料等,这不利于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美术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美术教师,因此需要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建设一支强专业、高素质、具备新课程理念和新时代特色的教师队伍[3]。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初中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或者组织美术教师统一通过网络慕课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使得教师能够熟练的操作学校配备的先进教学设备,进而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美术教师应该多主动学习和思考,争取成为新时代要求的高能力、高素质的全新型教师,进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融合民族特色开展美术教学
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引入美术课堂,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了解新疆历史演变的兴趣,促进其民族信心进一步增强,而且有助于挖掘民族文化的美学价值,加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艺术品析增强学生审美实力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美术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艺术审美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学习才能获得和提高,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更专业的审美角度去探究事物所独有的特质、形态及意义进而分析事物中蕴含着的美[4]。在初中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和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艺术开发之前其审美能力相对比较低,因此,初中美术课应该以引导学生认识美为教学起点,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绘画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将经典的艺术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与同学们一起品味、解读,并从中感受美学。部编版教材初三下册的美术课本中有一章节为“外国美术名作巡礼”,其中有一幅作品名为《大卫(雕塑)》,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从画作的故事或者背景讲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晰地将事物与美联系起来,品味其中的意和形,接受专业美学评价的熏陶,而不是依旧停留在表面看待事物及评价事物,而且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到的美进一步传递给别人,从而促进自我内涵的升华,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水平。
(四)构建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路径,美术教育的核心环节是美术课,美术包含着人类对高尚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再创作和升华,是一种人类主观的精神实践活动。 要提高同学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其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提供活跃的创作氛围[5]。 比如,在学习《校园里的花》这一章节内容时时,美术教师课前先准备一些与校园里的花有关的文学、图片及视频作品用于课堂教学展示,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竞赛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学生美术认知的升华,促进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章节时,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竞赛”活动,让同学们运用日常生活产生的可以用废品制作手工艺品或者对废品进行涂鸦改装等。通过开展这种校园活动为学生的美术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加强课外拓展
对于初中生来讲,美术是一门重要的美育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创作都可以看作是课堂延伸。 美术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初中美术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所以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课后训练在助推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6]。通过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进而更好地梳理学习结构,通过课后实践创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有助于学生独特审美观的塑造。课后拓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和交流的加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加强,这就在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其生活品位和思想境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美、引领美和创造美是初中美术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具有很大积极作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优势,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弥补自身美术教学的不足,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焕. 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 魅力中国,2021(6):234.
[2]龚燕.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2021,18(5):247.
[3]南钦云.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析[J]. 新课程,2021(6):111.
[4]吴立国. 初中美术教学中民族元素融入的探究[J]. 新智慧,2020(28):31-32.
[5]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张志强,钱初熹. 新中国70年新疆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 美术,2020,625(1):105-110.
[6]魏久志,魏凯旋. 浅谈新疆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 工业设计,2019(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