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导学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韦金樱
[导读] 乡镇高中硬件条件低、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不够好,影响信息技术成绩的因素较多
        韦金樱
        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广西南宁,530405
        乡镇高中硬件条件低、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不够好,影响信息技术成绩的因素较多,一、学生自身原因,受初中学校条件、家庭条件、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学生进入高一时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二、课时少,高中由于要应对高考各个科目学习和考试,作业多,考试频繁,导致了信息技术的课时较少,宾阳县高中学校每周只有2 课时。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受学业水平考试及现代科技社会的影响,对信息技术是认真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认为信息技术跟高考无关,或者以为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比较高,所以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基于此,我们认为需要使用更合理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成绩。
信息技术课程少间隔跨度长,其地位说是在“夹缝中生存”都不为过,本周上课时早已忘记上周的学习内容,学生不可能在课前或课后花时间学习本课程内容或者做相关练习,因此所有本课程的学习都安排在课堂中完成。每节课只有45分钟,不能满堂灌,除了需要复习旧的知识和学习新的内容,同时还要有课堂实践练习,所以很有必要设计满足要求的导学案在课程中使用。
学案的重难点要处理得当,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先让学生练完做完后再讲。②、语言要精炼,不要求每个点都讲解。遇到难度大的问题不要留到课后,可以组织同桌或者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如果小组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记录并当堂解答。
学案的学习内容要贴合课本,从往年信息技术学考中可知考试的题目较基础简单,70%都可从课本上找到。乡镇高中整个学期只有一本课本教材,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需要学生把课本“吃透”,当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本教材的每页关键点,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能更加轻松。学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题目的形式体现出来,设计的课堂练习层次分明,每堂课做一个学案,里面有十道题左右。信息技术学科平时的考试较少,练习的题目尽量从历年学考题中直接选出,尽量做到大部分题目都能从课本里找到的同时还有几道课外拓展题目,保证学生做完题目后,能在课本中找到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配合,要注意如何去实现学案的基本环节。跟其他高考科目不同,信息学科有它特殊的教学现状,实施导学案教学时,我们要做到以下要点:
教师:




学生:



1、教师讲解学案要点,学生自主学习。
广西高中使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的课本,里面很多知识点都模糊不清、笼统概括,导学案编写的时候需要目标和重点都精炼明确。一方面有学考指南及往年学考题目作为参考,知道了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学生更能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另一方面,教师依据重难点讲解导学案。

首先,本课题组收集并研究近五年学考指南和近十年的学考试题,并根据考试大纲设计出有符合高中阶段的导学案。其次,导学案要体现出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技巧的指导,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他可以翻阅哪些材料和使用哪些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每个知识点、每道练习对应教材哪一页的哪部分,这样即使对此课程很不熟悉,也能借助课本教材很好地完成导学案。另外,授课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段,教师要注意在旁边做好组织、引导和管理的工作。
2、学生课堂实践,教师巡看情况。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吸收到的知识还很空洞,需要有练习去填充体现,他们边做题边翻书,既能巩固知识点又可以熟悉课本教材这位“新朋友”。教师在旁边巡逻查看,如果有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并做记录,设计好接下来的讲解。
3、教师讲解练习,学生解决疑惑。
精讲题目,对前面讨论过程出现的难题重点讲解,提示学生每一道题对应的知识点在课本教材中具体位置。尽量让学生消化学案中的知识点,拉近人与教材的距离。
4、评价总结。
根据具体情况总结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掌握了基础才能进一步升华。
高中信息技术分有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使用技能两种内容。学案导学思想分为新课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评几个过程, 本课程应用可以灵活多变,把学案导学应用到教学中的几个模式如下:
一、教师引导:示例—自学-解疑-练习
课程中有部分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不提前预习学生很难理解吃透的,需要制定出教师引导式导学案。首先教师讲解学案内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引导他们按照学案去掌握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时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并一起解决疑惑。解疑之后,学生做学案上的课堂练习,练习就相当于二次学习。
二、探究式:提出问题-操作-解决问题-练习
对那些需要掌握某一款软件的教学,我们尽量安排在机房上课,学生每人一台电脑,教师电脑是总控,方便掌握全局。教师通过系统给学生发电子版导学案,学生对要学习的软件提出问题,比如怎么简单实现某个功能,然后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模仿操作每个步骤。教师在旁引导学生,用新学会的操作技能处理提出的问题。最后学生做导学案的课堂练习,教师讲解。整堂课既有操作知识,又有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的软件功能。
三、过程式:示范-讨论-解决问题-练习-评价
信息技术下册的程序算法等章节是难度较大的,我们采用过程式来应用导学案。教师梳理学案内容,讨论是否能按照学案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及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接着师生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把整个学习过程补充完整后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讲评,总结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暴露出的认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等问题。
科学地编写导学案、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导学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程中使用学案导学不意味着教师的解放,反而在课前需要更多精力备课,更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学案,学生对课本教材不再陌生,学生能更快速地消化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进一步提高学考成绩。
作者信息:韦金樱,女(19890815),汉族,广西南宁市人,本科,信息技术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