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问题及解决途径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田秀红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生物作为一门基于实验探究的学科,
        田秀红

        无极县第二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246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生物作为一门基于实验探究的学科,通过实验操作能为学生揭示生物规律和现象,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解决途径;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重要组成,在于揭示生物规律和现象。纵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式不足,实验自身条件受到限制以及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围绕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提出相关解决途径,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着紧密联系。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学科极力倡导演示实验和小组合作实验等多种形式,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依旧围绕考点讲授知识,忽略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例如有近60%的生物教师因学校实验药品和仪器无法满足实验教学时而选择放弃。有近4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即材料与设备不足,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通常生物教学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以讲授实验方式代替动手操作实验,说明需全面改进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行为,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二)实验自身条件限制
部分生物实验步骤较为固化和繁琐,以致于无法在预定课时完成实验,消磨学生学习兴趣。再加上部分生物实验操作难度较大,动手能力较差的学无法准确操作,无法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究其原因多和以下方面有关:1.实验材料不合适;例如在开展“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每个班级都需要较多的实验材料,十分容易出现材料不足现象。与此同时该生物实验开设时间多处于寒冬季节,受气候因素影响,洋葱生根数量和春天相比较少,因而较易出现实验材料匮乏,影响实验正常开展。生物实验材料自身附带的生命性较为显著,获取和保存实验材料相对复杂,部分高中学校实验室并没有为学生准备较为合适的实验材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没有寻找到可替代的材料,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挖寻出可替代实验材料。2.操作方式不当;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存在操作不当情况,例如在鉴定脂肪实验中,学生未准确切片,如果切得太厚则会在染色后难以在显微镜下透光,无法观察到橘黄色效果,影响实验结论。3.实验试剂浓度不合适;在操作“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却不再复原,究其原因和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中已死亡,导致细胞分离后不再复原。多数生物实验染色后未达到预期效果,极有可能与浓度太高,无法寻找到观察对象。
(三)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毫无疑问,生物实验教学评价依据为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判断实验教学效果与价值,为后期适当调整实验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实验教学评价对生物教师教学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更在于调控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因而健全完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能促使生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为合理改进实验教学做好铺垫。纵观高中生物实验评价现状,大部分教师惯性运用笔试和实践操作两种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基本很少运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也很少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实验能力,正因如此造成生物实验教学被忽略,无法高效开展。如果过多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操作等能力。

从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能力较低,有近50%的学生表示对实验报告填写只略知一点,甚至有近20%左右的学生不知要填写实验报告。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师应重视实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健全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解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一)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方式
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征积极优化实验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广泛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潜在探究生物知识热情,并借此增强探索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应明确小组学习方式在于服务教学目标和任务,和传统教学模式相同,该教学方式同样围绕生物课程标准传授知识内容。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时需充分结合学生学情,并积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以“光与光合作用”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具体过程时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过程。在讲解人类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时可运用卡门、鲁宾与海尔蒙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即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该组讨论观点,由各个小组选择一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素设计实验,经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确定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完成实验后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选派一名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实验后仍然存在问题。上述两个学习环节均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教师则扮演指导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再以“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为例,小组长负责组织成员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后讨论,操作员则根据小组探究结果在不同环境中放置细胞,观察细胞生存情况,记录员则需记录实验操作时细胞生存状况以及各种现象,完成实验后组织成员讨论结果。最后通过反思问题和讨论探究活动能让学生深层次了解整个生物知识生成过程,拓宽学习视野和思维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二)科学合理改进实验条件
所谓改进即改变之前情况,提升效率。相关研究指出,改进是一种追根追底和追本溯源的单元分析法,目的在于增进效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高中生物实验改进即在原有实验内容和操作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原理、材料、器具、方案、方法等各项因素进行改进,达到优化实验效果目的,经改进后的实验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最重要在此过程中提升实验开设率,降低实验操作成本,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针对生物实验自身条件存在问题,需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首先改进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保证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生物实验材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正因该特征,在获取和保存生物材料时不可避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等因素限制。生物材料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灵活性、多样性、生命性等特征,良好的实验材料需在持续改进、探索中逐步完善,由此凸显生物实验教学的生命力与吸引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动手实践,准确筛选符合生物实验原理的材料,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其次改进生物实验试剂;生物实验试剂具有多种类型,在具体实验操作中用量较少,但整体配置较为复杂,无疑加大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工作量,此时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根据生物教材实验要求准确配置相关试剂浓度并加以运用,但并非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需要结合生物实验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试剂,并适当调整生物实验试剂浓度、用量与比例,提高生物实验效果。第三改进实验方法;高中生物教师不能违背生物学原理改进实验方式,经改进后的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最重要简单可行,较易使学生接受和参与,更能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改进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优势,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兴趣的同时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天龙.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
[2]桂雨萱.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明日,2019(32):0076-00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