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健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665000
摘要:中职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所采取的改革举措,利用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具体的落实与实践,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训练,从而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这样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整个学校的稳定化和严格化管理,并辅之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准军事化管理在中职学生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中职;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准军事化管理是指区别于军队的管理活动,属于一种模仿性的管理方式,根据管理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所以在中职教育活动当中所使用的军事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半军事化,半封闭式的管理活动,该类管理活动更加适应于中职学校针对学生的相关管理和教育。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出现准军事化管理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利用这样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实现学生素养和相关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经济教育模式理念的创新和优化,准军事化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大多数的学校管理中,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但随着应用领域范围的逐渐扩大,这种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逐渐面临许多挑战。
一、准军事化管理的涵义
现阶段我国的中职院校主要采取的军事化管理是利用较高的纪律性特征来为学生做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准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相关行为标准借鉴到军事化管理方式中,用培养军人的标准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严格规范的生活作息,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生活作息调节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个人集体意识的培养,可以真正让学生意识到纪律对于个人成长以及学校管理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的中职院校中所使用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而言,主要使用的是极其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来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学习做出限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由于使用的标准和规则较为单一和死板,甚至将教师作为整个标准和规范中的主体地位,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人主观体验,让学生对准军事化规则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学生长期在军事化管理模式下处于高压状态,势必会产生不良的思想,甚至会做出一些反叛的行为,尤其容易表现冷漠等较为颓废的表情状态,对于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和三观的培养具有消极的影响。
三、实践对策
(一)职能分工明确
教官和班主任是这类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中的主要两类管理人,对于学生的个人生活起到一定的负责作用。教官主要是管学生的日常生活纪律和相关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活动习惯,对于后期学生的个人学习生活培养健康的体魄。而班主任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心理状况和学习上的种种问题进行监管,在教官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共同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实现权责明确的良好校风。
(二)学生管理模式与培养目标的融合
中职院校在进行人员的培养时,往往是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来进行德育和教学工作,这就需要将管理模式和培养目标进行充分的融合。可以在准军事化的管理基础上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模式的管理,实现两者的融合可以为后期学生的高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体系。
(三)探索新型班级建设模式
提升学校准事化管理模式水平和状态,可以突出班级企业化的管理,将企业制度与学校的班级化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建设企业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学生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主承担意识,提高整个班级的状态。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企业文化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个人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和学习观念形成一定的影响。
(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个人力量,从而实现个人愿望和个人梦想,学校工作中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和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个人目标和发展方向必须以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作为首要目标,然后再通过各种技能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同时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个人的抗压能力,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个人优秀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中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水平,发展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要善于发挥准军事化管理的优势,并结合当代优秀企业文化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对一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的措施和理念进行剔除,从而保障学校办学模式得以向前发展,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琪,李鹏.大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9,5(24):60.
[2]唐兰涛.探析新时代中职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育人实效 [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7):52-53.
[3]陈璇.在准军事化管理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J].广西教育,2018(42):73-74+78.